艺术家沈敬东
中国当代艺术家,1965年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1984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美术班。199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随后被分配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至2009年,长达18年。沈敬东曾多次在中国、美国、欧洲举办个展和联展。其作品的收藏者遍布世界各地,并被西班牙WURTH美术馆、德国奥布莱特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和世界著名收藏家收藏。
“沈敬东来了!” 沈敬东巴黎首次个人作品展
展览地点
巴黎圣日耳曼德佩广场4号 法国国家工业宫
开幕时间
2019年10月15日19点
展览时间
2019年10月15日至24日 11点至19点
沈敬东艺术创作座谈会
2019年10月19日16点30分
策展人
何宇红
主办
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
协办
法国国家工业宫
“沈敬东来了!”
艺术的真正目的不是创造美丽的物体,它只是一种反射方法,一种我们用来理解宇宙并找到它位置的方法。 ——保罗·奥斯特(美国著名小说家)
沈敬东的艺术小宇宙说的是一个人文大世界
何宇红
沈敬东是一个难得的优秀艺术家,这样说难免有恭维和夸张的意思,而且他本人也非常忌讳这种说法。比如今年在威尼斯的个展期间,他就一再强调和叮嘱,在做报道或宣传时一定不要蹭威尼斯双年展的热点,由此可见他的低调和实事求是。所以,基于尊重,我们在行事时一定要规避艺术家本人所想规避的,特别是那种值得让人尊敬的规避。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他的周围也汇集了一帮与他三观比较吻合的朋友,而同类人做起事来也更轻松愉快.....说他是一个难得的艺术家,是因为在当代艺术领域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既可以将作品做到雅俗共赏,同时又能够在大家日益担忧的艺术市场上呈上升趋势,被业界和藏家同时追捧的艺术家。
想写沈敬东的作品有一段时间了,今天终于有了这次机会,借他的首次巴黎个人作品展来唠个嗑儿。话说,早前与他在同一个学校上学,最多算半个熟人儿,谈不上十分了解。那个时代,热闹着呢,懵懵懂懂谁谁谁都搞不清,更不要谈认清艺术是什么,艺术家是什么,艺术作品又是什么了!那个时代,我们带着过去(遗留下的)和未来(比如实现四个现代化等等)的伟大理想,带着地球上年轻人都会有的梦想,还有父母寄予我们的遐想(瞎想),在学习上倒是挺下功夫的,一个个带着狠劲儿,不是要成为梵高,就是要成为毕加索。满以为那就是成功,唯独没想到要成为自己,或以成为自己而成就自己。
有些艺术家,我们需要先通过了解他这个人然后来解读他的作品,而另一类艺术家,我们则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来了解他这个人。沈敬东无疑属于后一种。每次翻看他的画册,我都觉得或许他在那个时候就跟我们不一样。印象中他是个话不多、不善言语的人。而他的作品却让人忍俊不禁,想想这人得有多逗才能画出这么多十三不靠的人物!而且,他画的如此煞有其事,不厌其烦,一本正经,乐此不疲。有一天,我第N次地翻开他的作品,突然地,我乐了:这小子原来是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或者说给我们设了一个“ 圈套”:什么迈克尔·杰克逊,伊丽莎白二世,什么小王子......其实都是他自己!
2016年,毕业三十年后,我与他在巴黎重逢。我以同学身份尽地主之谊请他吃湖南菜,又以专业身份跟他做了一场艺术访谈对话。他在谈话中也表露和坦言了这种同感:“ 我的作品就是供大家笑一笑”。当时,他说的风轻云淡,我以为那是因为他被江湖伤得不轻,因而生出的自嘲与无奈;因为“ 笑一笑” 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而西方人在形容一个人不怀好意的不明朗的“ 笑” 时也会用“ 中国式微笑” 一词来比拟。我当时甚至为老沈同学捏了一把汗。再后来,我发现我根本就是多想了,他是真的发自内心地“笑一笑”,也是发自内心地让观众笑一笑的。不是吗?事实证明,我确实笑了,而且笑得心领神会,笑得自然而然,笑得轻松自在;然而不可否认,时常地偶尔地,也会笑得有点尴尬,笑得五味杂陈,甚至笑得有点悲哀。最后几点,这小子没有说,他把它们留在了作品里。我认为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大智慧;抑或也可称为“ 艺术家的阴谋”。看过那一幅幅天真烂漫,色彩鲜艳,无辜而无声地面对这个世界的大人物和小人物,不得不说,他成功地用偷梁换柱,暗度陈仓的方式成就了他自己——他躲在小眼睛,圆脸盘儿,圆鼻子的伊丽莎白二世,大将军,小士兵,“呐喊”人物(爱德华·蒙克的作品),新闻联播,甚至老虎和兔子的背后自得其乐。这家伙实在是活得通透明白儿!
他是想通过绘画里的人来讲述自己,还是通过自己来讲述别人?或许两者都有,答案并不重要。隐藏,是象征主义艺术家常用的表现手法,我认为沈敬东已经做到炉火纯青。这让我想起卢梭,那个胆怯的借动物或猛兽来窥视的人。有人将他归为印象派或超现实主义,我却觉得“象征主义”其实是最符合这类艺术家的创作的。沈敬东画中人物的黑色小眼睛所透露出的,与其说是胆怯、深邃不可测,不如说是透亮、通达兼包容。沈敬东曾经说过:“人们总容易犯“过度阐释”的错误。艺术家有他们的情绪,可以表达愤怒、也可以表达愉悦。任何事物都应该放在它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和分析。我基本上来说是个随性创作的人,喜欢走一步看一步,我从不去强求某种东西;无论是英雄系列到包扎系列,还是从动物系列到小王子系列。我所想构造的只不过是一个万物同等的童话王国,一切有生命的宇宙之物都应该去赞美和尊重,哪怕它只是一棵植物”。这跟保罗·奥斯特的论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美国当代文坛天才说:“艺术的真正目的不是创造美丽的物体,它只是一种反射方法,一种我们用来理解宇宙并找到它的位置的方法”。在自我与他者,自然与社会,物质与心灵之间,无论是小说家还是艺术家,都是在寻找宇宙中某个物像与自己的折射关系。象征主义艺术既涵盖了艺术史以来的任何形式的现代艺术,也保留了对现实世界特别是对人物的强烈参考。我认为这是评判一个好的艺术家最简单明了也是最重要的标准。
在论述一个艺术家(包括作家或音乐家)时,我们无法回避他的前世今生,作品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对于当代艺术的创作来说。像沈敬东这批人,他们所处的和所经历过的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加之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他作为艺术家的敏感性,就更加不容忽视了。他的作品中被论述最多的是他的士兵部分和绷带部分,这与他的当兵经历有关。现在大家都在谈论艺术疗伤这个概念,但在定义什么是艺术疗法之前,首先要知道的是它“不是什么”。概括地说,我们不能将艺术治疗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实际上,我们必须将艺术疗法理解为一种用于功利目的的人类表达模式。艺术疗法不培养艺术家, 因为艺术家不只是在那里学画画技巧,学跳舞,演喜剧或玩乐器,他们的工作必须被理解为是能够激活精神运动和人类表达潜力的活动。艺术家不仅寻找艺术理想,寻找“美”或完美;而且更是靠创作进行一种唤醒感官和意识的实践,使得人类成为自己的表述者而不再是他生活的旁观者。而艺术家们假借的那些icon(模子),中国的,世界的,当今的,过去的,便组成了一段段历史。这是多么重要的一种记录,它形成了艺术,同时还成全了艺术家自己。沈敬东(还是其作品中的人物?)总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丁丁(著名比利时卡通人物丁丁历险记),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因为每个喜欢勇敢、智慧、乐观的丁丁的人,都能够在丁丁身上看到自己,或者丁丁就是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沈敬东作品中的人物不仅在形象上与之相似,而且一样唤起了观者感情上的共鸣。
艺术,永远都是一个复杂的定义,一个原来主要涵指美术的术语,但绝对无法排除技术的等同物。 当代艺术在美术这一块已经逐渐消弱,而人文和当代文化的发展状况已经不可逆转地占了主角。它离不开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和传达,而艺术家是最具有敏感性和前瞻性的人,能够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诗歌、摄影等形式将大自然,社会形态和人文以情感的方式来翻译和传送。思想家需要构建自己的哲学逻辑和思想体系,艺术家也是,他们都是用自己特定语言来表述的思想家。除了具备成熟的思考力和理解力,这对表达技巧的要求也非常高,而这一切对于具有四十年艺术生涯的沈敬东来说可谓水到渠成,驾轻就熟,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既让人赏心悦目,又发人深省的原因:不可否认,他的艺术小宇宙实是一个人文大世界!
沈敬东来了,你来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