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他的人物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素描加笔墨,而是对自清而降的任伯年、傅抱石、黄胄、李震坚等中国人物画先贤艺术的研习与突破,是对中国人物画自吴道玄、梁 楷、牧溪、青藤、八大山人一路大写意高歌的演绎与翻唱。正是这种对中国传统绘画诗意特征的继承,让人们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王涛个展上,看到了一个不同于时 流人物画家的王涛。在几十年的艺术探索中,他收获了一种在缤纷繁华、乱花迷眼的当代画坛,让人一眼便可以辨识的中国人物画个性风格。
王璜生
在学院的平台上,如何创建一个学术的、开放的美术展示空间,使相对封闭的美术馆走向更为开放的社会舞台?自出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以来,王璜生连续策 划了“从延安到北京——王式廓百年纪念展”、“凝固的激情·李宗津艺术回顾展”、“李琦艺术回顾展”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展示,尤其是于9月开幕的 “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展,作为一个学术性的当代艺术展,拓展了学院美术馆的功能和探索视角,也带来了中国的高效美术 馆发展的更多思考。
刘长乐
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盼团圆。300年前,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山水作品《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今天分别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长久以来,分 离在海峡两岸。6月,《富春山居图》联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场,举国关注。大力促成此次联展成功举办的幕后推手,正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 乐。是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放弃的理念,促成这件作品最终实现团圆,也实现了两岸文化的一次“圆梦”。
孙伯翔
北碑是中国书法的一座高山,孙伯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攀登北碑书法高山,攀登的同时又携时代之大气象,焕发出文人气、书卷气、阳刚气、宽博气、沉静气 兼备的混元之气,把一般人认为不相关的书法符号组合消化,创造出被一般人看了认为就应该如此的属于孙伯翔古典主义现代审美意识驱遣的“碑骨帖血”书风。不 在拙重大上做文章,而是巧妙周旋于清雅正之间,和谐之笔,写尽中庸,别于康有为、于右任、沙孟海、陆维钊外再竖一块温润灵动的抒情丰碑。上半年他在天津美 院的书法个展上展现了他近几年新的创作成果。
吕章申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开放之初,便以恢弘的建筑、先进的理念、设施,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殿堂,李可染、黄胄、潘 天寿艺术大展,以及“启蒙的艺术”艺术展等等,在美术界颇有口碑。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作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的吕章申提出,实施有预约的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开辟了新国博的新气象。
吴为山
城市雕塑热伴随着城市大开发日趋火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品堪称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然而时下城市雕塑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近日,吴为山在《人民日 报》上针对长春举行的世界雕塑大会撰文《诗言志,塑者何为?》,文中他呼吁城市雕塑的科学管理是其健康发展的保障,它具体表现在文化定位、空间规划、时间 安排等诸方面,当代雕塑工作者要抓住机遇,雕塑时代。在2010年的11月,由吴为山担任当家人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和中国雕塑院在文化部的支持 下,积极促成了当代雕塑名家熊秉明作品的捐赠。作为中国负笈西洋的第二代艺术家,熊秉明则将一颗中国文化的种子撒在西方,并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此次 对于熊秉明作品的收藏,对于全面研究现当代美术以及丰富国家艺术品收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舫
李舫是人民日报社记者,7月15日,他在《人民日报》文教周刊上的文章《让文艺复归心灵 让创作贴近现实——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在美术界乃至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热议。当代文艺创作的症结究竟何在?追溯和总结近年来文化发展的事实,他在 文章中总结出当下文艺创作中的十大恶俗现象: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毫 无疑问,这些问题在文艺界事实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而集中地提出,促进了艺术界对自我创作态度和方式的反思。
李晨、邹立颖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各地在今年纷纷举办了以体现共产党人伟大形象和光辉事迹为主题的美术展览。其中,于上海美术馆开幕的“咱们共产党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展”在众多展览中独树一帜,广受好评。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李晨、长城书画院执行副院长邹立颖通过邀请的 形式组织了一批国内知名艺术家,并结合当代美术创作中的一批经典之作,以肖像油画和中国人物画为主展现了90位中国共产党人形象,展出作品艺术化地准确再 现了人物形象和特征的同时,在画面感上整体面貌统一,反映出共产党人“山”一样的力度与质感,推出了一批堪称经典的人物画力作。
杭间
在当代美术界,艺术院校之中,设计的从业人员,已经远远超过了造型艺术学科艺术家数量。没有人不了解设计的重要性,但是,能够全面展示设计成果的大型展示 却一直缺席。9月,经过长期运作,由教育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倾力打造的“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弥补了这一遗憾,成为目前国内最具 学术性、最具前瞻性、最高端的综合性设计大展。以“仁:设计的善意”为主题,一流策展人、一流设计师、一流作品闪亮登场,集中展示当代人类所取得的优秀设 计成果,帮助中国公众更好地理解设计的价值。作为策展团队中的中坚力量之一,杭间功不可没。
林海钟
作为山水画家的林海钟,把近几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灵隐寺济公殿的壁画创作上。中国本土的壁画传统,因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逐渐式微之际,他能从文人画的视角 切入中国壁画传统,对画家不仅是考验,更是突破,同时也是对当下壁画创作的突破,更是对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突破。尤其是在艺术市场化了的今天,林海钟耗时费 力,投入寺院壁画的创作,彰显了艺术的探索精神。
姜文佳
虽然对于许多人来说,“姜文佳”这个名字可能没有太大的知名度,但是,在“2011中国版画年”的一场重头戏——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之中,他的作品 ——《来世你是谁》,获得了最高奖,成为9件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的其中一件。尽管该作品用的是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创作思路却来源于对东方哲学的思考……以 版画之美,以打破人与植物生命形式的界限,唤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重新思考。
姜宝林
2011年,姜宝林携其作品,分别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等举办个人展览,收获了颇多赞誉和认同。“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是姜宝林艺术理念 的关键词,也概括了他的艺术特点和成就。当代中国画坛,能像姜宝林一样,真正坚持着“变”的画家实在不多,不管是“意笔山水”还是“大写花卉”,姜宝林的 探索既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又能回归于他所理解的笔墨,并将“白描”和“积墨”两种形式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借鉴之处。
郭庆祥
这一年,“郭庆祥”的名字成为美术界讨论的热点,从画商到美术创作和市场“评论员”,郭庆祥凭借自己对于艺术家创作环境、方式方法的了解,在批评文章中提 到了“流水线作业”,并成为今年美术界谈论最多的词汇之一。他更因为批评文章的用语和论调,“惹”上官司,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当下美术批评尺度的讨论。“郭 庆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名字。争议不仅仅在于他在艺术市场中的作为,更在于他是个“敢说话”的人。
郭怡孮
先是5月31日,郭怡孮个展“大好春光——郭怡孮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他秉承家学,绘画创作注重追求新题材、新意境,提倡并开创了与时代审美气息相 交融的“大花鸟意识”,为美术界所领略。而后,7月26日,中国画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郭怡孮任首届会长。为“中国画”在未来的发展,建立 了一个独立、全新的平台。这对探索中国画现代发展规律,提升中国画在世界文艺格局中应有的位置,意义非凡。
傅中望
傅中望,一个喜欢形而上思考的艺术家,他的雕塑很当代,又不乏传统技艺的传承。7月,他在西安举办了“轴线——傅中望艺术展”,从“轴”出发的观念雕塑, 带给我们很多联想。他的雕塑,注重细节处理,注意把传统艺术特别是一些传统手工艺带进雕塑。他的动感雕塑,则是带有一点行为艺术的因素,有创新、讲个性, 广泛地吸收了现代艺术的形式,并把传统和现代这些矛盾冲突的特质,巧妙地融在一起,赋予了当代雕塑以新的发展空间。
章祖安
以奇语入书的“奇人、奇遒、奇狷”的章祖安自1961年至今从事书法教学、书法创作50年。9月27日开幕的“佛魔居书法百品——章祖安书法展”引起业内 人士高度关注。学者身份习书,孜孜矻矻,不求闻达,以气势法度、清厚雄古胜,章祖安“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他笔下,点画、字形已不是表现的目的,而是成为 一种媒介,作品真正表达的则是作者的审美格调与性情,修内圣而非“外王”。书艺之外——文、史、哲、武等学术领域皆有章祖安腾挪的影子,独辟蹊径,豁达求 我,书以载道,德以弘道,起着承上启下的模范作用。
曹意强
长久以来,艺术学一直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011年4月,在多位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艺术学”成功“晋级”。这一工作提升了艺术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 应有的地位,改善了艺术类院校的处境和认识。这其中,有着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艺术学科)召集人之一、教育部艺术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科组长的曹意强的 一份功劳。长期以来,他致力于中国的艺术学科建设和艺术教育与研究,积极组织国内艺术学学科及相关领域内的专家论证,在促成艺术学学科独立上贡献了自己的 一分热情。不仅如此,他还于艺术学学科独立不久,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艺术学学科发展规划学术研讨会”,探讨艺术学成为一大门类后给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 挑战。
靳尚谊
谈起中国油画,靳尚谊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油画教学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油画家向古典主义汲取营养的热潮。6月11日,中央美 术学院美术馆,年近八旬的他,在功成名就可以“稳坐泰山”之时,通过一个名为“向维米尔致敬”展览,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通过研究、感受、创作,来与维米 尔对话,用自己的探索,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经典的尊重和理性思考。
蔡枫、张远帆、赵辉
2011年是中国学术界的“版画年”,同时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对于这位中国现代版画的开拓性人物,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版画展进行纪念。而“鲁迅的面 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无论从纪念性、学术性、经典性上,都称得上是年中精彩的版画展之一。它从学术和心灵的层 面,去纪念这位“新兴木刻之父”。作为策展人,蔡枫、张远帆、赵辉的策展概念,从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强调鲁迅精神的生成性,运用“面对图像本身”的展示 理念,指出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锋性及其当代意义,成为当代艺术创作思考的一个出发点。
德珍
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边疆地区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艺术,一直是中国美术的一枝奇葩。今年,适逢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多个艺术大展与我们见面。这些展览 在推动了少数民族美术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在“大美西藏——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中,藏族女艺术家德珍的作品《我们离太阳最近》,让 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高原民族特色。作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培养的青年专业女画家,德珍感受着这片土地赋予她的艺术养分,成功地表现在绘画中。
说明:投票人同意选择该候选人为年度人物的在对应的空格里画圈,每票限选10人,多选无效;请于 2011年11月20日前将选票寄至: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办公室”收,邮编:310039;考虑到有些读者需完整保留本 报,选票复印有效;网络投票请点击:www.ms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