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我市钢笔画家侯传芳创作的16米钢笔画长卷《佛缘墨镜 灵山圣水》正式交接给中国佛教书画院。该作品以600万元标底参与“奥林匹克冠军博览园”慈善拍卖活动,创全国此类义卖标底价格新高。《佛缘墨镜 灵山圣水》以中国佛教名山为基础,融汇了宋元以来的中国山水画风格,由6.4亿个钢笔画点组成,技法超然,堪称杰作。
本土艺术家还有更轰动的作品。去年9月24日,温州画家、原温州大学艺术系主任陈洙龙创作的中国画《二万五千里壮丽山河图》,在太原的当代名家作品拍卖会上拍出2200万元天价,位列319件拍品之首。该作品长25米、高1.8米,创作时间长达5年,拍卖后众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全国艺术品市场对温州本土画家刮目相看。
“这几年我国艺术品市场连连走高,温州本地艺术创作也迎来了一个小高潮。”昨天,本地画家、鹿城区美术协会副主席陈国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新锐画家也开始发力
除了陈洙龙与侯传芳之外,林剑丹、谢云、陈国浩、刘天炜等本土艺术创作也颇为抢眼,书画价格达每平方尺3000元至5000元甚至更高。
在行家眼里,陈洙龙与侯传芳等是高端代表,其实,本土中坚阶层与新锐的创作更能说明问题。
鹿城区美术家协会去年曾在温州市展览馆举办了首届西画展,展出的120多幅油画、水彩画、版画、钢笔画以及雕塑等,许多作品展出结束后即被行家购买、收藏。其中陈洪福的《大海的故事》以3万元成交,郑珍尼《西班牙古堡》以1.5万元成交。“别看数目小,本地西画展览后卖出这样的价还是第一次,它是温州艺术市场向好的有力例子。”陈国浩说。
同年5月,由鹿城区慈善总会和鹿城区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国画精品展暨慈善义卖”中,19件义拍作品分别以每件3500元至50500元不等的价格,成功卖出17件,共拍得15.38万元。其中吴绶镐的花鸟画《荷花》以50500元的高价成为标王。
本土收藏方兴未艾
本地艺术创作向好,艺术投资更是方兴未艾。近年关于温州人进军艺术品市场的报道屡见不鲜,最有名的是温州人2000万元买下了李可染的《黄山万壑图》。
陈国浩给记者讲了个故事:他身边有两个经商的朋友,股市、楼市都曾涉及,从三年前起,他们不约而同投资起艺术品,两人多次请教包括他在内的温州艺术家,几年下来,他们一人在北京等地买进了不少的名家书画,一人则收藏了许多温州本地有名气的书画作品。如今不少名家的东西,升值比楼市还快。楼市还受调控影响,但名家的东西本来量就少,未来升值仍然稳当。在记者的追问下,陈国浩也透露,他认识的人中也不乏向他求购的,自己大幅的书画舍不得出,小幅的至今已经出手了不下二十幅,总数也算可观。
另一位名画家刘天炜系已故国画大师刘旦宅的侄子。和刘老先生不同,刘天炜画的是油画。他告诉记者,不久前他曾在上海参与一个美术展览,一行家看了他的画作后非常喜欢,打听到“价格相当合适”后,二话不说便把作品买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温州也时有发生,只不过刘天炜和其他一些本土画家都比较低调,见诸报端的自然也不多。
离“繁荣”为时尚早
然而,平心而论,在温州这个地界,书画艺术圈子不算大,虽然艺术整体创作及市场都趋热,但离“繁荣”二字还为时尚早。
“相较于温州人在全国的书画投资,本地书画市场甚至可以用‘冷清’形容。”侯传芳告诉记者,本地市场缺乏引导,拍卖行拍卖运作能力也弱,一年下来只有零星的几场拍卖会,不少画家虽然功底深厚,但还是局限在本地的小打小闹。另外,虽然很多企业家开始从事文化产业,但真正去收藏经营艺术品的人少之又少,因为不懂收藏,许多企业家不敢冒险。坊间传言,温州藏家的书画作品绝少单件超千万的,较高的藏品也只是在300至500万元之间,50万元、60万元的是主流。
在温州,喜欢字画的人,通常会拜托熟人引见,向艺术家求几个字、买一幅画。画廊之类的中介,往往不受艺术家和买家的待见,而艺术品交易的常见手段——拍卖,更是少之又少。温州市拍卖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峰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温州只进行了包括慈善拍卖在内3场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更是少得“可怜”,只有七八十万,流拍的不少。
但在拍卖界人士看来,本地拍卖行很少涉及书画主要原因是不少本地艺术家对拍卖相当谨慎。拍卖一旦成交是名利双收的事,但拍卖面临的定价和流拍的双重考验,又使得众多艺术家宁愿选择传统的私下交易方式。“我们其实很希望把温州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做起来,计划从门槛不高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入手。”李国峰告诉记者,温州现有两家拍卖行公司有艺术品拍卖的业务,虽然目前操作上有难度,但未来他们还是会设法多涉及,毕竟,艺术品市场蛋糕越来越大,他们不能坐视机会的流失。
走出去,请进来
本地市场还需用心经营
本地书画市场的现状,不少艺术家内心很复杂。
本地不少艺术家对于眼下温州整体艺术鉴赏能力较落后的现实表示了担忧。一些在艺术上有追求的书画家,尽管自己的作品可以换成不菲的收入,但不少买家短期内转手变现的行为还是“伤”了他们的心。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自己的作品被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更久地收藏。
与此同时,艺术家们自身的定位也是一个问题,不少作品标价过高,导致无人问津。另外,与外界交流相对缺乏,本地书画家们“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成了大家的一个心结。
“温州的书画要更多‘走出去’,通过成熟的市场运作,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努力。”身兼鹿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一职的侯传芳,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把温州的书画作品带出去。预计今年7月份,鹿城区美术家协会将和厦门大中华博物馆合作,推出一场专门的温籍艺术家书画作品展销会,侯传芳计划动员本土的十几位书画家拿出七八十幅作品前去参展,希望通过“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方式,带动本土的书画收藏市场。
与此同时,侯传芳还计划和外地成熟的拍卖公司合作,在温州推出更多的书画艺术品拍卖会,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管齐下盘活温州书画市场。
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
成交573亿元
增长150%
近年全国艺术品市场的热度有目共睹。据《青年报》报道,2009年,全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为225亿元,而到了去年,一下飙升到573亿元,增长了150%。在这样的“上升通道”中,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家,不管是已故的还是在世的,身价通通上涨。有关人士预计,由于楼市调控政策以及股市走向的难以预期,今年艺术品市场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对此,《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一方面放出利好消息,一方面也发出了警告:泥沙俱下,赝品也将格外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