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中国艺术品市场 突现江浙投资团

浏览历史

中国艺术品市场 突现江浙投资团
转载 / 2011-08-07

编者按: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艺术品已被一些专家称之为有别于发达的民营经济的另一种“江浙现象”。许 多人认为,目前,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中国艺术品投资热潮,江浙人是“罪魁祸首”。由于种种原因,参与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江浙企业家大多不愿意暴露身份,本 刊记者通过对江浙一带艺术市场力所能及的实地调查并翻阅大量的市场资料,探访到了江浙人转战国内外收购中国艺术品的种种奥秘。
走进这个办公楼,你可能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走出电梯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铜鼎,抬头则是用仿古木料装饰的错落有致的天花板,穿过挂满齐白石、徐悲 鸿、张大千等著名书画家真迹的仿古走廊,进入办公室、会议室,你会看到清一色的仿明清样式的办公桌椅、茶几和会议室设施,甚至还能看到只有在北京颐和园等 古老建筑里才能见到的室内庭廊。如果不是主人穿着现代的服装,还真以为时光倒退了几百年。这里不是一个艺术品拍卖公司,也不是经营书画的场所,而是一个以 房地产和各种工业制品为主营业务的南京天地集团的办公楼。让这个深闺进入人们视线的是一个人的一个惊天骇俗之举——今年6月26日南京天地集团老总杨休以 创中国书画成交之最6930万元的天价购买了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以及随后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最大的书画收藏馆 ——长风堂的开张。有着近20年收藏经历、总投入资金达六、七亿元、亦商亦儒的杨休,这次为何要打破收藏者暴露身份的忌讳,走上前台来?
精通书画、篆刻的杨休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毫不隐讳自己的企图:“主要是为长风堂的开张和公司开始做文化产业造势。”
打开杨休的“天地”,江浙企业家上演的豪夺中国艺术品的一出大戏也拉开了帷幕……
序幕
中国艺术品市场 突现江浙投资团
据记者调查,目前,江浙一带收藏中国艺术品的人,把办公室和家居装扮成具有中国古典风格,已经非常普遍,时下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家居装修“新古典主义”可能 与此颇有渊源。杨休说,由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整个装修都是自己亲自设计的。
中国呈现一南一北 两大企业家收藏军团
杨休的露面,也渐渐成为大规模投资中国艺术品的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经典符号,在目前火爆的中国艺术市场里,为越来越多的人津津乐道。许多业内专家认为,整个 中国已有众多的企业家投资中国艺术品,杨休是越来越多富起来的企业家投资中国艺术品的典型代表。尽管更多的投资艺术品的企业家不会和杨休一样,以投资艺术 品为契机,进而打造文化产业;但他们都呈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爱好艺术,认为艺术品能保值、增值。驻伦敦的东方艺术品交易商吉瑟普·埃斯肯纳茨表示,中 国这些新出现的收藏艺术品的商人已开始频繁拜访伦敦和纽约等地的中国艺术品私人交易商了。这种情况和35年前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大国时出现的情景完全一致。 拍卖陆俨少百开册页的资深拍卖师王刚认为,目前,在中国的拍卖市场现身的至少有70%以上是各地的企业家。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中国艺术 品拍卖市场中,来自民营企业老板们的资金量占到了60%以上。而相关人士表示,这其中江浙企业家则占到了70%以上。
有关专家指出,国内的企业收藏家主要有一南一北两大军团。南方军团以江浙企业家为主,他们对江浙一带书画家的作品有浓厚兴趣,注重艺术价值,带动了以江浙 籍书画家为首的中国书画市场行情飚升。北方军团以北京、山西和东北的企业家为主,注重历史价值。北方军团介入时间较早,但是南方军团势头更猛,总投入资金 后来居上。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海某旅行社前不久组织了一个特殊的赴欧旅行团。该旅行团的成员基本上是一些中国艺术品收藏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江浙一带新崛 起的企业经营者,到欧洲的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到当地的古玩店采购中国艺术品。12天的旅行结束,不少人都寻觅到了自己满意的中国艺术品。而他们旺盛的 购买力,也令欧洲古玩界人士大开眼界。
继江浙购房团之后中国艺术市场突现江浙投资团
由于种种原因,遍布在江浙各地的投资艺术品的企业家,绝大多数仍然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我们还是能间接地捕捉他们活跃在国内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身影。有着 10年投资艺术品经历、经常与企业家打交道的南京赤马画廊老板马葆群透露,在南京,仅在房产领域就至少有二、三百位企业家在较大规模地投资艺术品。浙江文 化文物管理办公室稽查队副队长卢炳均表示,仅在慈溪、宁波两地,投资艺术品金额在一亿元以上的企业家就有二、三十位之多。南京天地集团、常州蓝宝集团、浙 江金轮集团、浙江徐龙食品集团等等只是冰山一角。除杨休之外,南京的陆军、谢嘉林、杨朝军、陆挺等都是当地耳熟能详的名字,慈溪、宁波的徐其明、陆汉振更 是蜚声海内外。他们大多数是业余时间而为之,这些企业家日常经营的范围涉及几乎所有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房地产、保险、汽车等景气行业参与的人数众多,其 它如电子、食品、机械等行业也不乏其人。本地的画廊、画店、文物商店和古玩市场是他们经常出没之地;国内外各地有中国艺术品的地方也常见他们光顾;而北 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等各地大拍卖市场更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场所。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继江浙企业家在全国各地大肆投资房地产之后,由于国家对房产的调 控,这些企业家又把重金砸向了中国艺术市场。市场上正呈现出凡是有中国艺术品的地方就有江浙企业家的身影,人们称之为“江浙现象”。
第一幕
豪气冲天的“江浙现象”
杨休认为:自古以来,企业家就是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主导力量,在封建社会,搞收藏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官吏,他们拥有的艺术品主要来源于供奉和收受贿 赂,他们的收藏有限;另一类则是商人,他们都有着盛世收藏的意识,认为艺术品比一般商品增值更快,没有折旧。艺术品的价格节节攀升,也主要是大量抱着增 值、保值目的的商人参与其中。国外也是如此。艺术市场历来是企业家的事情。
江浙企业家国内外热抢中国艺术品
杨休的这种思想为江浙企业家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鏖战,作了最好的诠释,并在市场上得到充分验证。在国内, 今年6月,2860万元买走陈老莲《花鸟》10开册页者,就是一位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以1650万元的天价成交、创吴昌硕作品新高的《花卉十二条屏风》, 也是被江浙一位年轻的民营企业家买走;该企业家正在计划自建博物馆,此件作品将作为该企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公开展出。前不久常州蓝宝集团举办的藏品展,其 所藏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也让专家大开眼界。
他们除了把中国古代和国内外公认的近现代艺术作品作为自己追捧的对象之外,就像北京的企业家多追捧北京名家、广东的企业家多追捧广东名家一样,他们对江浙 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甚为青睐。今年6月6日,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皓翰2004年春季书画拍卖会上,可容纳600多人的大厅座无虚席,众多竞买人因晚来而找 不到位置,只好站在走道上参与竞投,总成交达2487万元,成交率达95%,成为浙江拍卖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拍卖会,任伯年、陆俨少、周昌谷、陆抑非、王 一亭、吴琴木、程璋、陆恢、黄山寿、唐云、谢稚柳、张大壮、程十发、刘旦宅、江寒汀等许多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连创新高。其中,沙孟海一幅书毛泽东诗的行草书 法,以48万元成交,创沙老单件作品的最高记录。上半年拍卖每平方尺只有3000元的浙江名家余任天,这次却拍到了每平方尺2万元以上。甚至他的一幅书法 手卷从1.8万元起拍最终以9.5万元成交,使余任天的作品有了新的市场定位。由于江浙企业家的大规模加盟,一些江浙籍书画家作品的价位翻了十几倍。比 如,10年前,陆俨少的作品每平尺不足5000元,今年这个价格则升至27.5万元;另外,10年前,黄宾虹的作品每平尺不足1万元,今年的价格几乎达到 了10万元左右。两位江浙籍的艺术家画价一路飚升,已与张大千、齐白石等国际公认的大师的价码逐渐拉平。
近两年,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大显身手的同时,他们已经将触角伸向世界上主要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风头超过海外买家。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投资者蜂拥而入国 际艺术品市场搜集梵高的作品及其他西方艺术品不同,江浙企业家以高额甚至破记录的报价各有侧重地收购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几乎所有门类的有价值的中国艺 术品。杨休表示,在长风堂的5000多件藏品中,其中书画有三分之一是来自海外的,铜器则有三分之二购自海外。以瓷器为主、拥有1000多件藏品的浙江民 营企业金轮集团的博物馆大部分精品也多来自纽约、伦敦和台湾、香港等境外地区。浙江徐龙食品集团董事长徐其明表示,今年年初,他在美国的拍卖会上花了70 万美元。《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他在香港的一次拍卖经历:去年10月,来自宁波的鳗鱼饲养商徐其明出现在香港的艺术品拍卖会上。这位身着并不得体的蓝色西 装、戴着镶钻金表的人每次报价的时候,都会兴奋地挥舞着手里的塑料报价牌,而其他经验丰富的与会者只是通过谨慎的点头表达自己对于拍卖品的兴趣。
江浙拍卖市场在业内高唱重头戏
江浙昂扬的购买力,许多外地的艺术品经营单位,也都把江浙作为肥沃的开垦地,其主要对象大都是企业经营者。今年成立的北京荣宝拍卖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许娟 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拍卖市场一直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拍卖行业呈现出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地域发展特征。江浙一带拍卖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也曾红火过,但后来渐渐衰弱下去,因此,近年来许多藏家都把藏品拿到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拍卖公司来拍卖。然而,这两年情况有所改观,由于江浙企业家大量参 与,民间艺术品买卖非常活跃,为了开拓这里广阔的拍卖市场空间,除了当地正兴起一批拍卖企业外,国内大多数著名的拍卖公司都相继在杭州和南京等地建立了分 支机构。许娟坦言,这里的拍卖行业竞争很激烈,荣宝南京分公司已在位于夫子庙的南京古玩城租用了一层楼房,以进一步扩大业务。与此同时,国内许多知名的画 店和画廊也纷纷把分店开在江浙一些主要城市。今年开张的荣宝斋南京分店市场推广部经理高燕,尽管入行不到两个月,但业务颇为繁忙,经常奔波在江苏各大城 市,已经拿下了多个来自江苏房地产、保险、汽车、食品等行业的高层企业管理人士客户。
第二幕
谁造就了“江浙现象” 活跃的民间收藏托起了“江浙现象”
南京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处钟文明认为,以杨休为代表的投资中国艺术品的企业家的出现,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结果。他介绍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高潮,由于当时严格的文物政策,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参 与其中的大部分是国有单位,如文化部门和一些经营效益较好的宾馆和国有企业,许多个人收藏的不过是一些邮币之类的东西。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几年 来,我国文物政策得到逐步改善,特别是新的《文物法》和《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政府部门对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的审批管理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在江浙两省 纷纷打造文化大省部署的感召下,其文化主管部门营造了顺“市”而为的良好政策环境。在全国率先采取了一些有助于民间收藏发展的举措,一些地方已开始允许博 物馆一些重复的藏品拿出来流通,开始探寻市场化的管理运作方法。浙江省文化文物市场管理办公室卢炳均认为,浙江省企业家之所以能在国内外拍卖会上大放光 芒,就在于我们尊重市场规律。对于那些民间收藏和投资,我们不再是怎样管你,而是注意正确引导,宣传政策;在专业技术上提供服务、帮助鉴定。这种做法,使 我们在其它省份收购了大量的当地无人问津有价值的文物。江苏省文化厅直接经手管理企业艺术品投资的姚建平表示,我们对企业投资艺术品基本是持肯定态度,所 做的也是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服务工作。
钟文明表示,江浙一带作为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从古到今就是艺术品民间收藏、民间交流活跃的地区,一旦政策得到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里的艺术品 民间收藏就能得到充分发展,人们对艺术品也形成了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利益上的新认识。民间收藏得到空前激活,这从年底将开张的南京古玩城负责人林少华的话里 也能得到确认,目前南京主要的古玩交易市场集中在朝天宫、清凉山、中山陵和夫子庙等地,但档次较低,大多是地摊交易,与南京旺盛的民间收藏热情,难以匹 配,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上档次的古玩交易场所。南京古玩城里100多家店面,目前已销售了80%以上,与北京等地古玩场所租用店面不同的是,这里的店面绝大 部分是被客户购买下来的。
持宝待沽营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与此同时,民间收藏还赶上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换班。就拍卖市场货源来看,专家指出,如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货源主要来自私人藏家之手。私人藏家可从国 内和海外两部分来分析。国内的私人收藏有约30年的断层。老一辈藏家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购藏艺术品的,且大多在“文革”被抄被毁, 其中一些在“文革”后得以发还。时至今日,这些藏家不是已辞世便是年岁已高。他们或其继承人,不少现在的经济状况不足以维持其庞大的收藏。而海外不少华人 藏家的藏品是上世纪50年代前带出国的,他们也大多垂垂老矣。一个收藏家不可能永远呵护保存他的藏品,或是在他有生之年进行换手安排,或是由他的继承人决 定继续收藏还是转让。而过去20年里,国内也渐渐形成一支可观的新的私人收藏队伍,但他们的经济实力大多不足观。其中不乏有利就出货的行家。所以相当长时 期里,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不能得到有力的推升。而现在情况正在改变。
强大的资金打造出投资艺术品的实力
带来这种改变是全国尤其是江浙一带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大批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而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的出现。江浙的经济实力翘首全国,长三角经 济已显露出取代长期领先全国的珠三角之势。江苏省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按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9.7%,江苏及浙江两省生产总 值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5.1%和15.5%。江浙地区还是近年来全国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势头最猛、增长最快的地区。江苏8市到位注册外资达到103.9亿 美元,同比增长46.4%;浙江6市到位注册外资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进入二季度以来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 速回落,上半年长三角15个重点统计对象城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876.35亿元,同比增长29.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7.9个百分 点。而上半年这15个城市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39.83亿元,同比增长32.3%,以上数据均大大高于全国相应的平均数。据粗略估计,目前, 江苏和浙江两省的民间资金总共高达1万多亿元。
有效的避税方式激发出投资热情
对于目前出现的“江浙现象”,浙江皓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频这样解释,首先是浙江大地文化底蕴深厚,收藏氛围浓郁,大量艺术精品散藏于民间,使得拍 卖市场有充足的精品力作和供货渠道得以选择。其次,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盈,众多企业家既有经商头脑,又有艺术需求,他们在商海中奋力拼搏,叱 咤风云,挣足了钞票,又由于近几年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萎缩,使得艺术品成了绩优股,很多人将原本投向其他方面的资金转向投入艺术市场。从投资升值角度来 说,这项投资能产生巨额利润,比其他投资更具吸引力。南京博物院黄海涛表示,现在,我国进入了微利时代,靠的是技术含金量来吃饭,而艺术品的进入门槛很 高,如果买的是精品,它的收益会很高。另一些专家的看法则更为理性,企业收藏艺术品除资金过剩、经济结构改变外,把艺术投资作为提升企业形象也是主要原 因。一般而言,在资金充裕下,自然有尝试债券、股票、土地的投资举动,而艺术品也往往被列入其中。艺术品不可能大量生产,稀少性有助于价格攀升,用来布置 办公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向大众展示可提升企业形象,一举三得,这正符合精明的江浙人的经营之道。
据上海某经常涉足艺术品投资的酒店老板透露:“民营企业老板们参与拍卖艺术品,不仅是为了保值增值,还是一种巧妙的规避税收之道。所以在各地艺术品拍卖会 中,民企老板最为活跃。如果某企业想要竞买艺术品,只要在拍卖公司登记公司名字以及缴纳为数不多的保证金就可以参与竞拍。他们惯常的做法是:竞拍成功,拍 卖公司会出具一张服务业发票(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艺术品拍卖发票)。然后,购买者将艺术品拿回去,将一些艺术品放在办公室作为办公用品,也会将一部分艺 术品拿来放在专门修建的博物馆里展出,而大部分则直接放到箱子里藏起来。在企业做账的时候,艺术品可以作为“经营设施”摊入企业经营成本,不需要缴税。而 “经营设施”年年折旧,最后折得所剩无几;但是作为艺术品本身,藏在老板们自己的保险柜里,时间愈长,身价愈高,既可以投资升值,还可以冲减税收,确实是 一石二鸟之举。
第三幕
江浙企业家投资艺术品的潜规则 江浙籍艺术家备受青睐
由于地缘、人缘的关系,绝大多数江浙企业家都对江浙籍的书画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不惜巨资购买。近两年京沪两地拍卖市场相继出现了一些海派(大多为江浙 籍人士)书画艺术专场拍卖。其购买者主要是江浙和上海等地的企业家。这些专场拍卖成交平均都在八成以上,各地的多个“海派书画艺术”专场还创造了100% 的成交率。由于多年的参与,这些江浙籍企业家渐渐达成这样的认识:陆俨少、吴湖帆、吴昌硕、任熊、任伯年、潘天寿、黄宾虹、谢稚柳等画家,平均单尺成交价 超过2万元,成为第一梯队。紧随其后的陆抑非、刘旦宅、唐云、程十发、江寒汀、宋文治、魏紫熙等,平均单尺成交价超过1万元,成为第二梯队。即使是第二梯 队以外画家的精品力作,只要是符合真、精、新、绝的原则,也不排斥会有第一梯队的行情。此外,贺天健、陶冷月、袁松年、韩敏、吴青霞、吴琴木、钱瘦铁、应 野平、关良、陈佩秋、谢之光、郑午昌、郑慕康、张大壮等江浙籍人士的精品也被他们中一些人看好。
业内人士分析,江浙企业家看好本土书画家,不无道理。例如,被学术界称为“20世纪四大家”的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有三家是江浙人士,其中黄 宾虹、潘天寿是开宗立派的大师,黄宾虹黑密厚重的五笔七墨,潘天寿登峰造极的意笔工写,不仅代表着20世纪中国画史上的最高水平,足以与张大千、齐白石等 相称,就是在整个中国画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追捧本土杰出的艺术家,这是他们日渐成熟的表现。
逐渐成熟的投资技巧
他们认为,江浙企业家的逐步成熟还表现在,首先他们已开始认识到艺术品投资不同于艺术事业的资助。前者是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前提来推动艺术的发展,而后者 的重点在于社会效益,不以经济回报为目的。过去一些企业由于对艺术品以及艺术市场缺乏了解,用“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方式来收藏艺术品,以为只要是艺术 品就能保值、升值。现在,不少企业经过摸索和市场的磨练,在投资艺术品时,已能冷静地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和对艺术市场走向的进行分析,明确收藏范围和 近、远期投资目标。杨休表示,前些年,国内一些企业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艺术品市场赝品充斥、操作不够规范的影响,加上自身投入艺术品收藏的热情 有余、经验不足,许多在商场上的常胜将军,在艺术市场上却未能双赢,有的甚至不敢进入这一市场。而大部分企业随着经验的积累,在投资艺术品方面正渐趋成 熟。过去他主要投资的领域是青铜器,这两年由于对中国书画市场看好,因此大规模地投资了中国书画。而金轮集团则成为一家以收藏中国古代瓷器的精品为主要对 象的企业。他们中的许多企业还认识到,必须建立更加合理、规范的收藏程序和调查机制,避免仅凭企业领导个人喜好或个别专家意见进行收藏,减少在选择藏品、 确定价格、鉴别真伪等方面的随意性以及操作过程中隐藏的弊端和风险。如,在选择、鉴别藏品和确定价格时,能够广泛地听取权威专家以及较中立的专家的意见; 艺术品买进、卖出时能够加强监督等等。国内许多知名的鉴定专家成为了他们的座上宾。把自己亲自参与购买陆俨少百开册页戏称为“地主亲自下地耕田”的杨休表 示,尽管自己曾经临摹过陆老不少画作,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把陆俨少的儿子请到了拍卖现场;而购买傅抱石的画作,则都要经过其子傅二石过目。一些公司 则委托国内或国外一些具有良好声誉的艺术经纪人,以及通过国际互联网等手段,获得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历年来的市场走势和艺术评论。他们还经常参加、资助艺术 界的学术活动,从而与艺术家、评论家和经纪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们深知,无论是在商场,还是从事收藏,获得信息同样重要。杨休认为,有着前些年贸然闯入 艺术品收藏的民营企业家受骗上当的前车之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懂得了如何聘用学识、经验、品德俱佳的专家、学者、行家当顾问,以确保收藏之物的品位。据 悉,一些投身艺术品收藏的江浙大企业正在酝酿建立较高层次的收藏联谊沙龙,凝聚更大的力量来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和企业收藏的发展。
与此同时,建立各种艺术博物馆,已成为一些有实力的江浙企业家的一种潮流,尽管他们可能不以此为盈利目的。
第四幕
“江浙现象”的冲击波 “江浙现象”改变了中国艺术市场格局
一些专家指出,企业资金转入到艺术品收藏,将刺激这个市场的急速膨胀,标志着艺术品投资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中,企业已经不是个人化的利益表现,而是集 团化的利益需求;企业在拍卖会上的举牌也不是个人的有限的资金注入,而是集团的大量资金的跟进。这种显而易见的市场变化,使人们看到企业转向艺术品投资之 后艺术市场的重新洗牌,以及由此出现的新的市场格局。
由于对文化的重视,许多涉足艺术品的企业家已经在他们的企业管理方法和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杨休表示,在他的带动下,他的下属企业都以 企业行为进行了艺术品投资。他对企业的管理并不追求国际时髦的管理技巧,更多的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目前,企业发展稳健,人员稳定,员工的服务年限是江苏民 营企业中最长的,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他无偿赞助江苏的艺术事业和捐助贫困地区已达数千万元之巨。在前不久举办的 “民营企业家走进大学校园”活动中,他表示,“贫贱非辱,贫贱而沦丧其志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世人者为荣”。他认为财富积累到一定的量就没有什么 意义了,只是个符号,必须要将其应用到为社会办实事,去继续创业,才能体现其价值。他表示,将来要办一所工学院,请最好的老师,培养一流的学生,为国家和 社会发展服务。
江浙企业家的投资行为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以江浙为代表的企业家大规模地投资中国艺术品的现象,也使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经常参加调研的卢炳均表示,浙江企业家大量参与收藏的行 为,对我们触动很大,民营企业家参与其中,有效保护了我国的文物。民间替国家保护文物,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对之态度已由原来的严厉管束转变为如何引导和服 务。南京文化局钟文明表示,由于以前的文物规章有的改变了,有的取消了,新的艺术品投资规章还没有确立,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还不规范,目前正处在调整期。现 在,应该对文物市场有个新的认识。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综合处长孙秋霞表示,文化部正着手对全国投资艺术品的企业家进行摸底,以进一步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解 决他们遇到的一些政策执行上的困难。而江苏文化厅姚建平表示,目前,正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市场调研,以进一步出台更多好的政策。
民间博物馆呼唤更多的支持
采访中,相关人士对企业家遇到的一些困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杨休表示,现在的《文物法》趋于保守,国家应该更多地鼓励企业收藏。在申办长风博物馆时,文化 部门的支持很少,不仅没有资金方面的支持,由于对民办博物馆要求藏品数量没有统一的说法,因此,没有拿到文化文物主管单位的执照,只得到了工商部门的营业 执照。在西方,有70%的博物馆是私人的,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
卢炳均认为,对于企业收藏,国家应该在政策和税收方面按照国际上一些做法,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加拿大,对于民间收藏艺术品,国家补助60%,只 要你不卖出或转手,这件艺术品就属于你,国家不会收回来。这样能调动更多人来参与保护文物。 现在许多藏家购买了艺术品都不再拿出来流通,使市场上有价值的艺术品越来越少。而目前国有博物馆的机制太死,还有许多的博物馆用行政的方式把文物弄到博物 馆去,这是不合适的做法。应该允许一部分重复的艺术品拿到市场来流通,尤其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这样获得的资金既可以保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还可以购进一 些新的藏品,不断丰富博物馆的品种,同时能更好地活跃艺术市场。对于私人博物馆,我们不应按照国有博物馆管理办法来制约它,否则,也会陷入僵化的境地。流 通是保护文物的好方式。只要不违反国家文物政策,对于文物,我们也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尽可能地考虑到收藏者的利益。现在一些地方对于文物拍卖仍然遵循国有 企事业单位优先购买的办法,有违艺术市场规律。
尾声
期待明天
如今的杨休将越来越忙碌了,他不但要经营好属下遍及房地产、电动车、电子、新材料等领域的10几个公司,还要谋划前不久成立的包括长风堂博物馆在内的长风 堂文化产业公司。其业务将涉跨拍卖、画廊、出版和文物商店,甚至大学教育。因为,他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精神追求放在物质追求之上,而我国文化市 场又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现在是进入文化市场的最佳时期。作为“江浙现象”领军人物的杨休,在商界、艺术界呼风唤雨的杨休,这次又将给中国艺术市场、中国文 化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让我们拭目以待。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