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钦画廊寻求收藏80后艺术家杰出代表张英楠作品
温钦画廊 / 2025-07-11

《童年》 200x150cm 布面油画 2020

《青春》 130x170cm 布面油画 2019

《瞳孔》 140x110cm 布面油画 2021
2005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第二年便与同学们一起到了北京。在2006年当代艺术市场出现明显的增长信号后,2007年前后出现了一波“进京潮”,北京意味着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


《遥远》 130x130cm 布面油画 2018

《再见未来》 150x200cm 布面油画 2021
经历无数次尝试后,逐渐找到自己风格的张英楠获得画廊抛来的橄榄枝。先后签约过中国、韩国的画廊,然而,画廊战略调整这一不可抗力让他深感艺术家的无助。这似乎是这一代艺术家具有普遍性的经历,耐得住寂寞,在时间的流逝中寻找自我,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02
秩序
艺术家脱离市场是无法生活的,但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艺术家也不会有市场。少言的张英楠便属于多思的那一类,他就像一片深海,看似平静如镜,深处却是异彩纷呈。
2010年左右,张英楠意识到绘画中的技巧性不是他想要追求的目标,他开始建立和自己本身的状态更加契合的绘画方式。“绘画性的表达可能和我有些格格不入,色彩碰撞、笔触这些属于绘画性的方面,我尽量把他们压制在画面背后,用简洁的方式呈现相对丰富的层次。”张英楠说。


左:《黎明》 200x150cm 布面油画 2019
右:《永远》 130x97cm 布面油画 2019

《3030》 130x200cm 布面油画 2020
此时,张英楠的关注点慢慢回归到他感兴趣的艺术家,以及他想画的作品之上。从他喜欢的艺术家比如贾科梅蒂、巴尔蒂斯、马格利特等,也可以一窥他的兴趣所在。比如巴尔蒂斯,张英楠一直认为他的画面中有一种典雅的贵族气息,依托了具体形象创造出许多具有绘画性的内容,他画面中出现的众多隐喻也是让张英楠一直着迷之所在。

《告解室》 97x130cm 布面油画 2018

《家宅》 97x130cm 布面油画 2021

《岛屿》 130x200cm 布面油画 2019

《失乐园》 110x140cm 布面油画 2020
在早期作品中,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存在,这代表了一种空间中的叙事关系。渐渐地,人物形象慢慢从画面中消隐,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再画人物。这种变化造成的结果是,画面越发趋于理性,这种理性的秩序感同样也来源于生活。
童年和少年时期,规矩和纪律是张英楠生活中的主旋律,他也曾选择叛逆,让自己脱离束缚,但是当深沉和空明逐渐占据艺术家内心之时,他意识到秩序是他一直想要追求的目标。


在生活中,张英楠也是一个在任何细节中都能让人体会到秩序感的人。他的工作室面积总是一尘不染,种植了许多绿植,且长势良好;家具、书籍、收集的手办整齐排列;绘画用的颜料和画笔也从来不会随意摆放……这一切都和他的绘画相得益彰。别人看来很复杂的事情,他却认为在掌握了步骤后,一切都会很简单。但是,对于绘画他却认为不那么简单。

《空谷》 150x200cm 布面油画 2019

《弧线》 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9
虽然艺术家总希望能够在原有的语言上有所突破,但艺术并非无源之水,在前辈艺术家与各种主义的左突右击中,张英楠寻到了自己的“脉”。他将随手拍到的空间照片经过软件渲染,直至失去原有的样貌,当这一模型进入到画面中时,则是张英楠用绘画书写新“剧本”的开始。

《独白》 130x170cm 布面油画 2019

《春去春回》 200x150cm 布面油画 2019

《海》170x130cm 布面油画 2018
进入巴塞尔艺博会,对于张英楠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索卡艺术不仅让张英楠的作品出现在巴塞尔,同时,作品也被巴塞尔艺术展首页推荐,这让其藏家范围大幅扩大,从中国扩大至欧洲和北美,进入到国际藏家视野中。有了这样的基础,202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作品《黄昏之歌》以100.8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创造艺术家新的个人拍卖纪录。

《黄昏之歌》 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20
张英楠作品拍卖纪录的突破,既源于艺术家此前的累积,也是赶上了80后艺术家的好时机。自从2021年春拍起,拍卖市场便明显看到70后、80后艺术家崛起的信号,当这波曾经的年轻人成为当下的中坚力量后,机会就留给了那些早有准备的人。
相较于同时期的艺术家,张英楠有点大器晚成。如果不是当年朋友劝他不要只画画,要多出去走走,或许他的这些作品大概率沉默地躺在阁楼里。这样的性格也铸就了画面中独特的逻辑关系。

《迷航》 150x200cm 布面油画 2020

《平衡》 130x170cm 布面油画 2020
在张英楠的作品中,空间是媒介,是他所有作品的载体,它凝聚了张英楠作品中秩序的力量。“很多秩序都是来源于自我的内在,跟自己交流最过瘾。”张英楠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理念。而他作品中出现的诗意、敏锐和深沉的情绪都在向我们讲述,这是一位洞悉所有秩序的艺术家,和他被隐藏的卓越的绘画技巧一样,他用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来展示他磅礴的勇气和充满生命力的思考。




















张英楠的《回声》打破了以往的对称性结构,引入了一个冷静的想象空间,通过克制的室内布局和特殊的镜子反射,创造出了内心深处的”安全岛“,无论现实如何流逝,这个空间将一直独立存在于内心的深处。张英楠通过超现实的画面,展示生活的孤独与疏离,同时也打开了生命里深埋的回忆。






张英楠 Zhang Yingnan
回声, 2019
油彩 画布 | 130 x 170 cm
预估价 HKD 250,000 - 450,000 USD 31,862 - 57,352
成交价: HKD 1,320,000
2023.04.06 中国嘉德 香港
打破了2022年12月1日,佳士得 香港 《再见未来》 HKD 1,197,000保持的纪录。

张英楠 Zhang Yingnan
再见未来, 2021
油画 画布 | 150 x 200 cm
预估价 HKD 150,000 - 250,000 USD 19,117 - 31,862
成交价 HKD 1,197,000 USD 152,556
2022.12.01 佳士得 香港

张英楠,1981年生,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亚洲现代和当代艺术家,现在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张英楠的作品融合了写实与超现实主义风格,他的画作融合了古典主义的细腻典雅与超现实主义的神秘隐喻,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他描绘的是储存记忆的空间,其作以冷静幽微、带有强烈戏剧张力及神秘主义色彩著称。
张英楠的画作以细腻的笔触和低调的色彩著称,他的作品中不见强烈的情绪表达,而是通过平淡的叙述,透露出一种冷漠、孤独和忧郁的气息,在幽微临界空间暗喻希望如海上升月。这种内敛的力量,使得他的作品在众多艺术家中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中,结构的准确性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处细节都显得那么精致。然而,这并不是他作品的全部。张英楠的画作中还蕴含着一种马格利特式的超现实主义气质,那种刻意设计的无限隐喻让人不禁陷入深思,寻找其中的迷思和启示。
他的创作历程深受古典美学的影响,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同时也融合了贾科梅蒂、爱德华·霍珀和马格利特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寻求平衡。
古典绘画对张英楠影响首先是画面中呈现出的一种理性的状态和很强的秩序感;其次是构图的均衡。
古典绘画对张英楠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可参照、可描摹和可学习的对象,而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绘画精神的指引。以古典主义为形,张英楠展开的是对理想与现实、虚无与永恒、自我与他者等等关系的凝视与追问。
画作中空荡寂寥的一个个空间指向失落的曾经,也象征着当代人精神与心理状态的空洞,更是艺术家寄托自己思绪、情感与记忆的想象之所。张英楠的画作如同爱德华·霍普的作品一样,描绘了平凡而带着孤独忧郁的场景
蓝色是张英楠作品中的标志性色彩,从精致的小物件到广阔的背景,蓝色都以其深邃和神秘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张英楠解释说,蓝色代表了他个人的情感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
在这处精心营造的剧场空间中,虚幻和真实相互影响,凝视与幻象彼此作用,幻象中的演员和观众,角色、文本及作者汇聚一处,却始终不会相融。正是借由此般戏剧性的相互作用,身体得以从一个真实的、体验的空间,进入到一处虚幻的、感知的空间。在这里,精心设置的光线,如胶质般凝固在画面的间隙,恰似玻璃橱窗上的真空隔层,切断内外空间的联系,将记忆、梦境、现实凝滞,既像是集体记忆的蕴藏空间,又像是特意搭设的梦境展示舞台,隔着视窗观看的感觉像是对某种过隙的人际关系或者时空片段的精神追忆与情绪考古。
相较于前些年以荒原为场景的作品,张英楠近期的画作似乎更加喜欢讲述“室内空间”中的故事。在这个由人类智慧与文明堆叠而起的现代世界中,疏离和孤独却比无人的原野更加真切与具体。一尘不染的空间,拥有黄金分割比例的建筑和精心搭配的色彩,传递出的却是无比现实与完美尽头的某种虚无感。
张英楠借助图像和记忆,透过绘画去了解世界与他的关系,空间的建筑就像是记忆存在方式,一种多维度重叠交错的状态。张英楠的空间表达着与社会的心理状态:人与人间疏离、对未来的憧憬、不安及对家的愁思等,这些都是身为这世代人的无奈。
张英楠通过绘画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表达出当代社会的心理状态。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理性、内敛和孤寂的气息,从日到夜、现实与梦境、外在环境到内在心灵的不断推衍,构筑出无数个散发神秘氛围的场域。无论是幽闭的楼梯转角、空旷的厅室一隅,还是布满落地窗的建筑体,都带给观众犹如电影场景般深刻的想象。
作品被白兔美术馆(悉尼)、震旦博物馆(上海)、潇当代美术馆、福布斯中国及Longlati基金会等重要机构收藏。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安迪.沃霍尔, 文森特.梵高Vincent Gogh,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弗里达·卡罗 F.KAHLO, 格哈德·里希特 G.Richter,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W A Bouguereau, 马克·夏加尔M. Chagall, 克劳德·莫奈 C.Monet,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 圭尔奇诺 Guercino, 马蒂亚·普雷蒂 Preti, 翁贝特·波丘尼 U. Boccioni, 鲁西奥·芳塔纳 L.Fontana, 弗朗西斯·培根 F. Bacon,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M.Basquiat, 拉斐尔·桑西 Raffaello, 卡纳列托 A. Canaletto, 保罗·委罗内塞 Veronese,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A. Renoir, 保罗.塞尚P.Cezanne, 雷尼·马格利特 R.Magritte, 萨尔瓦多.达利 S. Dali,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A.Modigliani, 希罗尼穆斯·博斯 H.Bosch, 弗朗西斯科.戈雅 F.Goya, 彼得.保罗.鲁本斯 P.P. Rubens, 丁托列托 Tintoretto, 弗朗索瓦·布歇 F. Boucher, 安东尼·凡·克 A.Van Dyck,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 F. Zurbaran, 草间弥生, Kaws, 奈良美智, 赵无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