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认可艺术风格极简主义抽象绘画大师皮埃尔·苏拉热 Pierre Soulages
温钦画廊 / 2025-03-05
1947
1949
1949
1949
1950
1950
1951
1951
1951
1951
1952
1952
1952
1952
1953
1953
1953
1954
1954
1954
1954
1955
1955
1955
1955
1955
1955
1955
1955
1955
1956
1956
1956
1956
1956
1957
1957
1957
1957
1957
1957
1957
1957
1957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9
1959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1
1961
1961
1961
1961
1961
1961
1961
1962
1962
1962
1963
1963
1963
1963
1964
1965
1965
1965
1966
1966
1969
1969
1969
1969
1970
1970
1970
1971
1971
1971
1973
1973
1973
1974
1975
1975
1975
1975
1975
1976
1976
1977
1977
1977
1977
1978
1978
1980
1980
1981
1981
1981
1982
1986
1986
1987
1987
1987
1987
1987
1989
1989
1989
1989
1990
1990
1990
1990
1991
1994
1994
1997
1998
1998
1998
1999
1999
1999
2001
2001
2002
2003
2003
2003
2004
2004
2004
2006
2006
2007
2007
2007
2007
2008
2008
2009
2010
2011
2011
2015
1956年,苏拉热在工作室
法国画家皮埃尔·苏拉热逝世,享年102岁
皮埃尔·苏拉热(Pierre Soulages,1919.12.24-2022.10.26),法國畫家、版画家和雕塑家,曾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他的作品几乎总是单色的:黑色,有时也使用棕色或钴蓝色。其一生创作了数百幅全黑色的画作,被称为“拥抱黑暗力量”的极简主义大师。皮埃尔·苏拉热追求极简,始终致力于用最少的颜色来创作最深刻的作品。
在法国,皮埃尔·苏拉热以其精湛的抽象创作手法获得了传奇的地位,通过将不均匀的黑色色块并置,在明暗之间演绎出优雅的戏剧。他是仅有的几个在巴黎卢浮宫举办过展览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曾被法国前总理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形容为“最伟大的在世画家”。
他主要使用黑色颜料创作,从未停止过。在这些使用黑色颜料创作的作品中,粗笔画在平坦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而单色画布在油漆未干时被去除,留下了凹陷。这些画看起来很有质感,有时甚至像雕塑。
他发展出一种所谓“超越黑色”的技术,其中重点从颜色本身转移到黑色的光反射。这种做法优先强调纹理,他会用不同的工具刮擦、蚀刻、塑造颜料,以此影响光线的反射,它包括用橡胶、勺子或小耙子刮、挖和蚀刻厚厚的油漆层,以创造出吸收或拒绝光线的不同纹理,他解释说,由此产生的光与反射在他的画作中的相互作用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新的心理空间”。
因为苏拉热的黑画,和中国的水墨画意境非常相似,所以他也是东方艺术家最认可的艺术大师,与二十世纪大师赵无极是好友。其作品虽然不是汉字,但画作中大量飘逸的黑色元素却带给人一种东方水墨汉字的感觉,如同中国水墨画般讲究意境神韵、简约大气,被誉为最容易被东方所接受的艺术大师。
1954年,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1955年,他参加了在德国卡塞尔举办的首届文献展艺术展。在此期间,苏拉热的画作以白色画布上自信的笔触,有些带有强烈的色彩闪烁为显著特征。
苏拉热的作品被全球上百家美术馆所收藏,包括美国国家美术馆、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等。
皮埃尔·苏拉热(Pierre Soulages)曾多次刷新法国在世最贵艺术家纪录。2013年6月,在伦敦苏富比的“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苏拉热创作于1959年的油画作品《画,1959年11月21日》,以433.85万英镑成交,令其一跃成为了法国单件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在世艺术家。
苏拉热作品近年在拍场的表现相当亮眼,2021年在纽约苏富比的晚拍中,苏拉热《绘画195x130公分,1961年8月4日》以破 2,000万美元刷新其拍卖纪录;
温钦画廊私洽代理国际顶流艺术家的原作(如果客户有其他特定艺术家作品的需求,我们会用海外艺术资源为您寻找):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安迪.沃霍尔, 文森特.梵高Vincent Gogh,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弗里达·卡罗 F.KAHLO, 格哈德·里希特 G.Richter,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W A Bouguereau, 马克·夏加尔M. Chagall, 克劳德·莫奈 C.Monet,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 圭尔奇诺 Guercino, 马蒂亚·普雷蒂 Preti, 翁贝特·波丘尼 U. Boccioni, 鲁西奥·芳塔纳 L.Fontana, 弗朗西斯·培根 F. Bacon,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M.Basquiat, 拉斐尔·桑西 Raffaello, 卡纳列托 A. Canaletto, 保罗·委罗内塞 Veronese,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A. Renoir, 保罗.塞尚P.Cezanne, 雷尼·马格利特 R.Magritte, 萨尔瓦多.达利 S. Dali,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A.Modigliani, 希罗尼穆斯·博斯 H.Bosch, 弗朗西斯科.戈雅 F.Goya, 彼得.保罗.鲁本斯 P.P. Rubens, 丁托列托 Tintoretto, 弗朗索瓦·布歇 F. Boucher, 安东尼·凡·克 A.Van Dyck,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 F. Zurbaran, 草间弥生, Kaws, 奈良美智, 赵无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