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近20年当代艺术市场演变历程报告

相关商品

浏览历史

近20年当代艺术市场演变历程报告
转载 / 2021-08-02

编者寄语:thierry Ehrmann

 

Artprice by Artmarket.com总裁兼创始人

 

Artprice很荣幸为读者献上这份盘点近20年当代艺术市场演变历程的独家报告。

 

thierry Ehrmann

这一历程涉及社会、地理政治、历史等多重因素,它们共同促进了当代艺术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的繁荣。直到90年代末还处于市场边缘的当代艺术如今占到纯艺术拍卖的15%,20年来增长率达2,100%,已成为市场的增长引擎。

 

这一令人称奇的进步不仅受到当代艺术引发的收藏热情所驱动,更是基于投资者对该版块的信心。从此以后,藏家们不必再优先选择已故艺术家的作品,而是被新的创作技法、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审美风潮所折服。如今,即便处于疫情危机,当代艺术市场也并未停下增长的脚步。它反而是最快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和最顺应线上拍卖的细分市场。

 

在作品现身拍卖的当代艺术家数量翻了五倍、新市场在全球各地全面开花之时,部分在世艺术家是如何“封神”的?一方面,一些艺术家的价格增长过快以至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只购进了一幅让-米歇尔·巴斯奇亚的油画;另一方面,一个由大量流通的版画、大量的多版本作品和衍生产品组成的新的平价作品市场业已形成。

 

当代艺术正效法波普艺术继续大众化,以便与更大范围的公众重新建立对话。街头艺术正是这一趋势的象征:班克斯的版画已家喻户晓。年轻一代对女性艺术家的认可无疑是一场更重要的变革,此外还有非洲和非裔艺术家的新突破。

 

总之,当代艺术市场近20年来经历了漫长而深刻的变革。Artprice一直在密切追踪:2008年之前的指数级增长,雷曼兄弟破产第二天达米恩·赫斯特在苏富比拍卖行的天价拍卖;中国市场的崛起并在2014年达到顶峰;直到2020年3月,艺术市场的节奏被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骤然打破。

 

对于集中了各种最严峻挑战的当代艺术市场而言,在市场完全重回正轨之前,这20年是分析其蜕变之路的最佳时期。

 

当代艺术市场再不是20年前的模样。它在结构上发生了深刻改变,艺术家越来越多(从5,400位艺术家到现在的3.2万位),作品越来越多(从1.2万件拍品到现在的12.3万件)。它在地理上实现了膨胀和扩张,活跃拍卖国家从39个增至64个。随着远程交易的流畅化,它还在加速发展,以便最终成为整个艺术市场最活跃、最赚钱的版块。20年间,参与当代艺术市场的拍卖行翻了近一番,专场拍卖会的数量翻了三倍,成交的拍品数量翻了六倍。

 

增长数据


2000年 2010年 2019年
总成交额 9,200万美元 11.45亿美元 19.93亿美元
最佳拍卖结果 220万美元 1,690万美元 9,110万美元
平均价格 7,430美元 3.04万美元 2.514万美元
成交量 12,355 37,670 79,290
上拍量 19,180 61,885 122,875
流拍率 36 % 39 % 35 %
场次 1,794 2,960 5,874
艺术家 5,425 18,284 31,918
城市 359 377 539
国家 39 58 64
拍卖行 467 618 843
买家佣金 14,4% 16,9% 20,0%
市场份额 2,9% 8,6% 14,9%
最佳艺术家 巴斯奇亚
© artprice.com

当代艺术市场拍卖总成交额20年间增长了20亿美元。

 

以前还是小众的当代艺术市场如今占到整个艺术市场15%的份额。2000年成交额才9,200万美元不到,如今已越过20亿美元门槛,超过古典大师和19世纪艺术。最近, 巴斯奇亚 的一幅作品拍出超1亿美元天价,打破了2000年的世界纪录,足见价值的增长幅度有多大。巴斯奇亚未来很有可能再度刷新纪录,并且他不是唯一。此外,一小撮当代艺术家已经被视为媲美莫奈、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的“价值标杆”。

进入21世纪,当代艺术已成为整个艺术市场的第一增长引擎。

 

2000-2020年当代艺术:值得关注的数据

  • 艺术家和拍品数量翻了6倍。
  • 总成交额增长率达2,100%。
  • 巴斯奇亚创下1.1亿美元的拍价世界纪录(2017年)。
  • 当代艺术占市场总额的15%,20年前只占3%。
  • 中国和美国占全球总成交额的68%。
  • 2000年以来总计成交的作品价值达227亿美元。
  • 绘画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
  •  

全球当代艺术拍卖演变历程:总成交额和总成交量

全球当代艺术拍卖演变历程:总成交额和总成交量

相比20年前,当代作品的成交量翻了6倍。

 

2007年首次过10亿

当代艺术市场年销售额第一次超过10亿美元并占到全球艺术市场的15%,如今也保持这一占比。撬动增长的杠杆之一是中国买家的大量涌现。他们深刻改变了市场面貌。随着中国经济的爆发,一些富裕的企业家争相投身艺术品收藏,而另一些购买艺术品则是为了拓宽投资渠道。艺术商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专项投资热钱风起云涌。效法证券市场投资模式,可以购买艺术品份额以期快速获得巨额增值。热钱首先涌向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造成他们的价格显著攀升,在2011-2012年度,中国市场10万美元级的作品销量已是整个欧洲的两倍。

撬动增长的杠杆之一是中国买家的大量涌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中国买家变成了令人生畏的藏家,比如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香港新世界集团的郑志刚、木木美术馆联合创始人林瀚,他们也收藏外国艺术家的作品。还有部分中国买家开设了私人博物馆来容纳数量可观的藏品,比如余德耀和他在上海的余德耀美术馆。

 

市场向好不仅是在中国。它已成为艺术市场全球化的一个总体趋势。一线印度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苏博德·古普塔)、中东艺术家(佳士得拍卖行自2006年起入驻迪拜)以及西方艺术家同样经历了价格飙升。在纽约和伦敦,令人瞠目的纪录接连不断:沃霍尔 的作品《Green Car Crash》以7,150万美元成交,是佳士得最高估价的两倍;达米恩·赫斯特的《春天摇篮曲》(Lullaby Spring)估价600万至800万美元,最终以1,900万美元成交;彼得·多伊格的《白色独木舟》(White Canoe)拍出逾1,100万美元天价,令他一举成为仅次于巴斯奇亚身价第二高的画家,而苏富比给这幅作品的最高估价才200万美元;昆斯凭借其雕塑作品《悬挂的心(红色/金色)》(Hanging Heart (Magenta/gold))以2,350万美元成交,奠定了其最贵在世艺术家地位。

 

2007年末,一些人认为当代艺术市场已经走到顶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杰夫·昆斯在接下来的几年又七次打破自己的纪录。

 

任重 《九龙闹海》,2018年

任重
《九龙闹海》,2018年

镜片 绢本
138.5*357厘米
© 任重,感谢王文提供作品图片

 

2008,承上启下的一年

在2008年达到第一个增长高峰之前,当代艺术总成交额的增长率为1,640%(2000-2008年),然后因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有所衰退。从增长到萎缩,这一年可分为两段:一直到夏日拍卖季结束,艺术价格依然保持坚挺;从9月份开始,也就是达米恩·赫斯特在苏富比的天价成交之后,市场出现疲软。

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冲击是强烈却短暂。

 

第一季度市场不减乐观情绪,尽管次贷危机已经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一直到9月中旬,艺术市场坚守价值避风港的地位,产生了许多亮眼的拍卖成绩。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巨头在现代艺术大师、战后艺术家以及当代艺术家领域均缔造新纪录。莫奈的《Le Bassin aux Nymphéas》在佳士得拍出了8,000万美元;马克·罗斯科的一幅画作拍出了5,000万美元(1999年仅为1,100万美元《No. 15》,1952年);另一幅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以3,300万美元成交(《Benefits Supervisor Sleeping》,1995年);昆斯的一件雕塑拍价超过2,600万美元(《Balloon Flower》(紫红),1995/2000)。

 

苏富比则更胜一筹,5月14日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三联画巨制拍出逾8,600万美元天价。买家是俄罗斯寡头罗曼·阿布拉莫维奇,他在前一天刚买下弗洛伊德的《Benefits Supervisor Sleeping》。美国拍场也刷新了不少当代艺术家的个人记录:理查德·普林斯(《Overseas Nurse》,840万美元)、安东尼·葛姆雷(《Angel of the North》,450万美元)、阿尼什·卡普尔(《Untitled》,380万美元)、村上隆。夏天过后,达米恩·赫斯特的“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展览共接待了2.1万名访客。市场在这项创纪录的拍卖之后才出现波动。

 

村上隆,在纽约的日本艺术家

村上隆 的异军突起堪称当代艺术市场快速变革的象征。2000年还默默无闻的他到2008年已跻身全球十强(年度总成交额)。作为翻红的先兆,其雕塑作品《Mr Dob》的价格从90年代末到00年代初翻了10倍。不过随着《我的寂寞牛仔》(苏富比)的拍卖,村上隆的市场一直在最顶层的价格范围波动。饱受争议却炙手可热,这件灵感取自日本漫画和御宅族的手淫艺术雕塑为村上隆打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最终以估价的10倍——1,350万美元成交。 2008年5月14日,为见证自己的新纪录,村上隆现身拍场并斥资110万美元标下其好友兼同胞奈良美智 的一件大型雕塑《Light my Fire》(2001年)。随着《我的寂寞牛仔》和奈良作品一出一进,村上隆成功让日本当代艺术进入资本主义角斗场,与喜欢标新立异的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和英国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形成虎超龙骧之势。

 

赫斯特与苏富比,次贷危机之前与之后

9月中,“青年英国艺术家”领军人物开创了艺术市场的新篇章,他绕过传统的画廊渠道,直接在苏富比拍卖作品。达米恩·赫斯特 工作室的逾200件作品登上拍架。这一招十分成功:流拍率仅1.5%,拍出45件百万美元级作品,部分新鲜出炉甲醛作品取得超凡战绩:《The Golden Calf》 (2008年)1,850万美元成交,《The Kingdom》(2008年)1,710万美元成交,《Here Today, Gone Tomorrow》(2008年)530万美元成交,《The Black Sheep with the Golden Horn》(2008年)470万美元成交…… 这个浸泡在甲醛溶液中的动物系列(绵羊、鱼、鲨鱼、羔羊)由赫斯特始创于1992年,当时由查尔斯·萨奇资助。其他一些代表性作品也拍出几百万美元的价格,包括著名的药柜系列。这场拍卖会让赫斯特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声名大噪,他因此成为第一位在如何销售自己作品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艺术家。

 

拍卖会在动荡不安的经济大环境下取得大捷:9月15日,达米恩·赫斯特的大放异彩的同一天雷曼兄弟银行破产。之后市场急剧萎缩:由于客源流失,苏富比11月11日拍卖会仅上架了这位“青年英国艺术家”的五件重量级作品。最终卖出了两件,但价格均低于最低估价。2008年9月到12月,赫斯特的流拍率骤升,从11%飚至55%,价格指数呈断崖式下降(2008年至2010年下降了65%)。他显然不是唯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艺术家。

 

当代艺术的成交额下降了三分之一……

 

次贷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影响深刻却短暂。“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展拍会后几个月,65%的当代作品成交价低于最低估价(前些年这一比例只有50%)。惊人增幅之后,经济大环境出现动荡,金融市场下跌,银行停止用于投资艺术品的贷款,解雇潮席卷艺术界…… 在这种情况下,拍卖行的销售额不可避免地下滑。2009年当代艺术总成交额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二(仅为58.8万美元,2008年为160万美元)。好在这一狂跌只是短暂的,景气指数很快重新走高。2010年底,当地艺术重回10亿销售额大关(11亿美元),2011年升至15亿美元(2008年为15.9亿美元)。与繁荣一起回归的还有信心,市场在2014年迎来第二个顶峰。

 

虽然达米恩·赫斯特未能重拾“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的热度,但其市场自此做出了调整。重量级作品(主要是圆点画和药柜)拍价过百万的节奏有所放缓。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赫斯特共有5件百万美元级拍品,而2008年有65件。不过,从整个20年来看,他是仅次于巴斯奇亚和昆斯的身价第三高艺术家(作品总成交额达6.95亿美元)。

 

2014重回巅峰,中国稳固地位

 

2014年,市场呈现空前的繁荣气象:超过10万件当代作品涌上拍架,其中前所未见的6.4万件作品找到买家,总成交额两年内增长了10亿美元达到24亿美元。艺术市场在整体向好的态势中重回巅峰,所有创作时期合并年收入升至164亿美元。

 

香港迅速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这段时期,中国对市场业绩做出了更加积极的贡献。火箭式的增长速度让中国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新中枢(中国甚至在2010年超过了美国)。“遍地黄金”的中国吸引国际投资者的脚步从未停止,全球第一拍卖行佳士得大胆尝试在上海举办拍卖会。佳士得对中国大陆的首拍会看得和它1977年在纽约开业一样重要,时间上的选择非常巧妙,正值上海推行促进艺术品进出口的自由贸易新政策(上海自贸区),有利于艺术品在中国境内的出入活动。苏富比也在北京尝试了一次简短的拍卖会(2013年至2015年)。不过,香港——艺术品可以自由进入的地方——才是亚洲市场的心脏。

 

当代艺术在香港各年度总成交额

 

当代艺术在香港各年度总成交额

 

苏富比以50%的拍卖总成交额在香港市场独占鳌头。

200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香港迅速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2014年,香港已占当代艺术市场10%的份额,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这一年,苏富比的拍卖会异常频繁,为两位市场明星张晓刚方力钧创下了天价。2000年作品价格还在5,000美元左右徘徊的张晓刚凭借《血缘:大家庭3号》(1995年)创下了1,210万美元的新纪录,这幅油画2008年曾以600万美元出手,当年对中国艺术家而言也是一个大吉年。也就是说,这幅作品的价格6年间翻了一倍。方力钧 的新纪录为760万美元,由作品《系列二(之四)》(1992年)以双倍于中间估价创造。

 

佳士得和苏富比的香港拍卖总成交额之所以飙升,首先是因为中国艺术家的火爆,其次是因为知名西方艺术家终获垂青。2011年,两巨头在香港的当代作品拍卖合计营收2.36亿美元,而2000年才55.8万美元。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累积收入激增4,200%。富艺斯从2016年起跟进这一利好趋势。

 

三大拍卖行的业绩占香港总收入的86%(2019年),苏富比一骑绝尘,一家独占香港当代艺术市场一半份额(2019年当代作品总成交额1.643亿美元)。凭借其全球收入10%的占比,香港如今已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当代艺术拍卖市场。

 

当代艺术大师的名气不仅为博物馆吸引人流,也为公共或私人收藏戴上光环。随着其作品动辄拍出几千万美元天价,代表性人物已成为市场的关键。全球收益的四分之三集中于前100名艺术家,尽管参与拍卖的艺术家数量超过3万。换言之,参与拍卖的艺术家中的0.3%决定了艺术市场的经济健康。

总体来看,巴斯奇亚和昆斯两人就占全球收益的12%。

巴斯奇亚、昆斯、赫斯特和沃霍尔四巨头的作品20年间拍出44亿美元,占全球总成交额的近20%。巴斯奇亚早在2000年已然是最受青睐、身价最高的艺术家。变化的是价格水平。

 

市场的磐石

市场的磐石

与20年前相比,艺术家没有变,变化的是价格。

 

巴斯奇亚传奇

价格攀升始于1998年,那一年诞生了第一件百万美元级当代作品。不到20年之后,1.1亿美元的纪录宣告作古,一件创作于80年代的作品几个月前创下了不可思议的价格。两件作品均出自热门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奇亚之手,价格比肩过去莫奈和毕加索的作品才能拍出的价格。

 

作为来自纽约布朗克斯的非裔美国画家、抨击病态种族主义社会的先锋,巴斯奇亚已成为多元文化主义的象征。在他过世后30年,艺术爱好者对其作品的热情依然不减。他之于当代艺术市场的地位相当于毕加索之于现代艺术市场。但他并非一直如此。1988年,他的早期挚友兼收藏家Lenore和Herbert Schorr打算把他们已故朋友的一幅油画赠与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却不幸遭拒。是因为觉得当时估价1万到3万美元的油画缺乏名气,还是说博物馆储藏室已腾不开地方?总之,MoMa觉得巴斯奇亚“无足轻重”,并没有嗅到风向的转变。然而,拍场上已经掀起了令人瞩目的波浪,在1988年11月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他的一幅作品《Red Rabbit》(1982年)斩获了10万美元。10年之后他首次突破了百万美元大关,又过了10年他成为了千万级作品的擎天柱,过世后30年他已是亿级作品的中流砥柱。

 

和他的前辈毕加索一样,巴斯奇亚终成为市场上的传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顶级富豪的增多,巴斯奇亚的买家数量大幅增加且需求多样化。他的藏家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中东、南美以及日本。法国人伯纳德·阿诺特、美国人艾利·布罗德、希腊人菲利普·尼阿乔斯,以及罗伯特·德尼罗、约翰尼·德普、Jay-Z、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明星争相购买他的作品。最令人咋舌的成交则出自日本富商前泽友作之手。2016年5月佳士得拍卖会,前泽先生豪掷5,730万美元斩获一幅1982年的大型油画引发轰动。一年过后,他又斥资1.105亿美元将另一幅1982年作品收入囊中,超过苏富比的预估定价6千万美元。以超出预估价5千万成交——自此,人们不再关心身价问题,而关心一个人有多大的实力为欲望买单。一件作品的价值首先取决于想要得到它的人的经济状况。

 

最具价值的创作年份

最具价值的创作年份

 

巴斯奇亚领衔的80年代领衔艺术市场

迈过1亿美元大关之后,巴斯奇亚和在他之前的毕加索一样,缔造了自己的市场传奇地位。然后,这两位艺术家的市场结构大相径庭:巴斯奇亚27岁英年早逝,1980年至1988年只创作了不到3,000件作品,而毕加索则高达几万件。由于纯粹主义者渴求某一特定时期的作品,比如1981-1982年,这进一步限制了范围,因而作品的稀缺性在巴斯奇亚价格增值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巴斯奇亚的主要作品会定期流向市场,价格也会出现几百万美元的调整。转手交易的时候要么遭遇疯抢,要么疯狂增值。比如油画《Orange Sports Figure》(1982年)曾三次亮相拍场:90年代初成交价为6.6万美元,2012年二次拍卖时以640万美元成交,2015年苏富比以880万美元出手。最令人震惊的是2017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创造的1.105亿美元纪录。那幅油画(《Untitled》,1982年)在1984年的出手价仅1.9万美元。33年后再次出手时价格涨了5,800倍。

 

一件作品的价值首先取决于想要得到它的人的经济状况。

 

巴斯奇亚是无可争议的市场霸主。在行情最好的那几年,他的作品销售额最高可占到当代艺术全球收入的15%。每年有2.5万到3万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拍出,他一人就占了15%的市场份额。在当代艺术拍卖成绩方面能与他一较高下的只有创作理念与他完全相反的杰夫·昆斯。

 

昆斯和新潮品

市场第二个代表性人物同样来自美国。上世纪80年代,杰夫·昆斯在华尔街做过一段时间的经纪人,渴望艺术的他创作了早期的“贴标签”作品。在探讨“消费品何以受到颂扬以及如何被颂扬”的过程中,他选择家用电器、玩具、节庆用品、以麦克尔·杰克逊、Popey和绿巨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偶像作为创作主题。昆斯发明了“奢侈媚俗艺术”,一种既亲民又卖弄的艺术。一些人拍案叫绝,一些人嗤之以鼻,这位美国新波普艺术的代表前不久被推上了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的宝座。在美国式的成功背后,他摒弃了固有的作品创作和发表形式,灵活地游走在艺术、工业和商业之间。

 

兼具技术性和亲民性的作品

气球、巨大的心、植栽几万株植物重达15吨的狗……昆斯的作品在创作上一点都不“简单”。他构思的这些作品经过科学研究,然后再由他工作室的百余名助手制作完成。

 

在巴黎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贝尔纳·布里斯特纳看来,“人们应当试着理解昆斯的作品,它完全由普普通通、微不足道的东西制成,却展现了专业技术、精湛技艺和高超技巧的象征性力量”。专业技术、精湛技艺、高超技巧:从这个角度看,昆斯的作品总是别有天地。他是一名追求卓越、苛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艺术家。他创作的作品汇聚了最优秀的手工艺人和技术工人的心血。在他的早期巨制中,《Equilibrium》系列(1985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难题。为了在水缸中维持漂浮的篮球,即挑战物理法则的微妙平衡,昆斯特地请教了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

他再度推进作品的创作和发表形式,灵活地游走在艺术、工业和商业之间。

 

每件雕塑的创作都是一项耗时好些年的挑战,所以产量特别有限,仅200件左右。对于9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Celebration》系列(《Balloon Dog》、《Hanging Heart》、《Tulips》……),昆斯再度打破雕塑创作的界限。比如外观看上去只是一个巨型彩色材料拼装物的雕塑《Play-Doh》(1994-2014年)实际上需要各种科学家、冶金工人和模型制作者20年的工作。为了创作这件长3米宽4米的作品,其名字取自著名的彩泥品牌(Play-doh培乐多),总共组装了27条彩绘铝段,仅依靠重力作用实现完美嵌套,没有使用其他固定手段。昆斯不断细化,直到精细再现培乐多1994年采用的色彩,每一块材料从头到尾全部彩绘,包括看不见的那些面。他一共创造了五个版本,每个版本的色彩配置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终呈现的错觉令人叫绝。色彩的夯实看上去像是随意赶工完成的一样,毫无规律。可实际上 《Play-Doh》是一件极其考究的作品,涂饰无可挑剔,连材料最细微的“裂纹”都受到精心考量。2018年5月,佳士得在纽约拍出了其中一个版本。成交价:2,280万美元。

 

他的另一件著名雕塑——身披透明彩衣的3米高、1吨重巨型镀铬不锈钢《Balloon Dog》也是一样。完成这件以五种颜色(蓝色、紫红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呈现的作品耗时6年。栩栩如生的《Balloon Dog》(1994-2000年)任何一个细节都没放过,包括气球上最细微的褶皱。2013年11月12日,橙色版 《Balloon Dog》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840万美元成交。

 

《当代艺术品拍卖百强榜》分布

艺术家 上榜拍品量 拍卖纪录
巴斯奇亚 (1960-1988) 33 1.105亿美元
杰夫•昆斯 (1955-) 17 9,110万美元
彼得•多伊格 (1959-) 14 2,880万美元
克里斯托弗•伍尔 (1955-) 11 2,990万美元
马丁•基彭伯格 (1953-1997) 4 2,260万美元
曾梵志 (1964-) 3 2,330万美元
达米恩•赫斯特 (1965-) 3 1,920万美元
奈良美智 (1959-) 2 2,490万美元
陈逸飞 (1946-2005) 2 2,260万美元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 (1955-) 2 2,110万美元
莫瑞吉奥•卡特兰 (1960-) 1 1,720万美元
马克•格罗蒂扬 (1968-) 1 1,680万美元
村上隆 (1962-) 1 1,520万美元
卡伍斯 (1974-) 1 1,480万美元
珍妮•沙维尔 (1970-) 1 1,250万美元
班克斯 (1974-) 1 1,220万美元
张晓刚 (1958-) 1 1,210万美元
约翰•柯林 (1962-) 1 1,200万美元
马克•布莱德福特 (1961-) 1 1,200万美元
© artprice.com

巴斯奇亚、昆斯、多伊格和伍尔四人占《百强榜》的四分之三。

 

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

 

杰夫·昆斯的知名度和价格20年来一直在涨。一切始于2000年5月的一件陶瓷作品《Woman in Tub》(1988年)(3/3版),最终以170万美元成交。次年,同样的作品升值幅度过百万(290万美元,1/3版,佳士得拍卖行,2001年5月)。2008年6月,昆斯凭借《Balloon Flower》(紫红色)(1995/2000)以2,600万美元成交登上新台阶。他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在世艺术家。

 

几个月之后,凡尔赛宫举办了引人瞩目的昆斯作品回顾展。展览褒贬不一。凡尔赛遗产保护团体成员甚至要求禁止举办展览,还有几十个人直接在宫殿门口抗议。昆斯是一位饱受争议的艺术家,尤其是在法国,众多法国人对当代艺术嗤之以鼻。除了其作品本身激起的反应之外,他让法国人不悦的原因还在于他体现了资本主义对艺术市场的征服。凡尔赛宫展览之后11年,昆斯迎来了作品成交价格的巅峰。2019年,凭借一件9,100万美元成交的雕塑,他重回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宝座。这件创纪录作品——《兔子》(1986年)被视为昆斯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并且也是整个当代艺术最有标志性的作品之一。此处的关键词是“标志”(ICON)。拍卖之前,佳士得在拍卖地洛克菲勒中心的外立面用霓虹灯字母展示它。

 

这位美国新波普艺术的代表前不久被推上了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的宝座。

 

佳士得坚信这场拍卖将成为艺术市场拍卖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斥大手笔为这只镀铬兔子宣传,甚至把它的展厅安排在洛克菲勒中心的穹顶之下。作为当代艺术的标志,《兔子》让人联想到“花花公子”(Playboy)的徽标、兔八哥和生日派对。昆斯通过这件作品改写了60年代流行起来的取样艺术和波普艺术,但形式上的完美无瑕才是令人不寒而栗的美学精髓。作品亮闪闪的表面不能有一丝痕迹,更不能有一丁点的意外。

 

昆斯的作品倡导视觉上悦目、设计上亲民、制作上专深,开辟了一条让新艺术家不断汲取灵感、新收藏家不断认识自我的道路。20年作品拍卖总计收入9.38亿美元,他是全世界仅次于巴斯奇亚的最吸金的当代艺术家。不过昆斯的艺术表现力远不及巴斯奇亚狂热。作为两个极端,这两位同世代的艺术家代表了同一时代的不同趋势。

 

Demeure du Chaos当代艺术博物的杰夫·昆斯画像

Demeure du Chaos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杰夫·昆斯画像
© thierry Ehrmann,感谢Musée de l’Organe提供照片
 

Demeure du Chaos当代艺术博物的彼得·多伊格画像

Demeure du Chaos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彼得·多伊格画像
© thierry Ehrmann, 感谢Musée de l’Organe提供照片
 

杰夫·昆斯的创纪录作品

拍场上的巴斯奇亚/昆斯:值得关注的数据

  • 1998年:巴斯奇亚第一个百万美元拍价作品诞生
  • 1.105亿美元:当代作品最高拍价纪录(2017年),还是巴斯奇亚。
  • 3,000件巴斯奇亚的作品为人所知。
  • 9,100万美元: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一件雕塑(2019年)的成交价。
  • 12%:巴斯奇亚和昆斯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
  • 21.75亿美元:巴斯奇亚近20年拍出的作品收入;昆斯的这一数字为9.38亿美元。
  •  

克里斯托弗·伍尔的艺术生涯

“无论我们是否情愿,克里斯托弗·伍尔【……】或许是他那一代人最重要的美国画家。” 这是彼得·施杰尔达就2013年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伍尔回顾展对《The New Yorker》(纽约客)发表的评论(“Writing on the Wall: A Christopher Wool Retrospective”,2013年10月28日)。伍尔早已是当代艺术界无法绕开且身价超高的人物(他参加了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在这场重量级展览之后他的身价继续上扬。

 

与让-米歇尔·巴斯奇亚和辛蒂·雪曼同为20世纪80年代纽约艺术界的代表性人物,伍尔致力于发现一种新绘画。最终,他通过曲解语言找到了这种新绘画。他的文字画(始于1987年的“文字画”系列)和花纹图案把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变成有观赏价值的美物,在这一点上与杰夫·昆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为此先后引入了涂鸦技艺(模板印刷或喷绘)和丝网印刷工艺。

 

“无论我们是否情愿,克里斯托弗·伍尔【……】或许是他那一代中最重要的美国画家。” (彼得·施杰尔达)

 

1984和1986年,伍尔在纽约Cable画廊举行了最早的个人展。博物馆第一次展出他的作品是1989年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同一年他被提名为美国罗马学院成员。尽管在艺术界已经成名,他的画作价格却没有飙升。当时的价格仅为5,000至2万美元。如今,一部分丝网印刷画的价格已经飙升至顶点……

 

伍尔的第一个百万美元成交纪录(《Rundogrundogrun》,120万美元,佳士得纽约)诞生于其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2005年11月,即他在高古轩画廊的首个个人展(贝弗利山,2006年3月)开展前几个月。这是伍尔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之后他受到了市场上最有实力的竞拍者的追捧。高古轩画廊个人展之后,他的身价立刻飙升,作品易手时升值幅度达几十万美元:

  • 《Run dog eat dog》在2002年的成交价为27.35万美元,在2006年易手时升值了一百万。
  • 一幅黑色版本的 《Fool》在1999年成交时仅为42.05万美元。2010年,同系列作品的蓝色版本以500万美元成交。

在当代艺术高端市场,市场的出击力量必然依赖众多艺术家中的少数,但它也依赖少数艺术家中的少数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克里斯托弗·伍尔的价格指数

克里斯托弗·伍尔的价格指数

 

高端市场的出击力量在于少数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克里斯托弗·伍尔不断在当代艺术的排行榜上证明自己的地位。2010年,其拍场表现已经可以比肩巴斯奇亚、陈逸飞、理查德·普林斯和杰夫·昆斯。截至今日,3,000万美元的个人最高纪录(《Untitle (Riot)》,1990年, 苏富比拍卖行,2015年5月12日)足以证明其市场地位,并且该作品还创造了还是当代最大升值幅度之一:20年间指数增幅达2,000%。其作品总成交额近6.24亿美元,位居2000-2020年度全球第四,仅次于巴斯奇亚、昆斯和赫斯特。

 

市场几大支柱的增长历程(总成交额2000年对比2019年):

  • 凯特·哈林:从150万增至3,450万美元。
  • 杰夫·昆斯:从520万增至9,630万美元。
  • 巴斯奇亚:从1,050万增至1.087亿美元。
  • 乔治·康多:从26.4万增至2,980万美元。
  • 理查德·普林斯:从100万增至2,500万美元。
  • 阿尔伯特·厄伦:从5.55万增至2,590万美元。
  • 鲁道夫·斯汀格尔:从1.2万增至2,140万美元。
  • 马丁·基彭伯格:从58.6万增至1,140万美元。
  • 马克·坦西:从10万增至1,340万美元。

 

 

绘画类稳居第一

绘画类作品占市场65%份额,并且是推动市场走高的主要动力。

 

当代最贵的作品表明波普艺术及其继承者、过去和现在的美国抽象艺术、标志性街头艺术家、中国和日本画家成功跨入市场的千万级大关。价格最贵的作品通常在尺寸、色彩和艺术张力方面胜人一筹。当代绘画标志性人物满足这些标准的人数不多:共有八位艺术家的作品超过2,000万(巴斯奇亚、伍尔、曾梵志、多伊格、奈良美智、陈逸飞、基彭伯格和马歇尔),有18位艺术家超过1,000万。百万美元级作品不多但很重要:它们占总成交额的份额不足1%,且四分之三的绘画类作品成交金额不足5,000美元。

 

20年间,绘画类作品实际已成为真正的市场牵引力。不光是当代艺术市场,而且是整个艺术市场的牵引力。当代绘画类作品的价格曲线表明它是所有创作时期所有艺术品类中增长最多的。2019年绘画类作品收入达14.3亿美元(新纪录),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它占当代作品总成交额的65%,而2000年仅占52%。

 

当代绘画类作品推动市场增长

当代绘画类作品推动市场增长

当代绘画类比其他任何细分市场增长得更快。

 

雕塑:整理与颠覆

当代雕塑市场诞生了一些非常犀利、有争议性的作品。达米恩·赫斯特的肢解动物、莫瑞吉奥·卡特兰的打击装置(复制希特勒或让·保罗二世教皇等人物形象)和 马丁·基彭伯格钉在十字架上的青蛙其中最具颠覆性、最令人难忘和最贵的作品代表。另一些造型艺术家,包括昆斯和卡普尔,更以作品的技术成就著称,其作品需要在研究和制作方面做出大量的投入。

 

雕塑市场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在于用多种尺寸和材料呈现同一系列作品。比如村上隆的作品,他追随安迪·沃霍尔开辟的道路,创造了他自己的工厂——Kaikai Kiki有限公司——来制作他的作品。这家公司雇用了几百名工作人员制作独家作品、限量系列、衍生产品、动画片或唱片袋,并支持日本新生代。

 

在日文,化没有之分。出自村上隆工作室的艺术产品也一样,无论它们是什么。这是一个整体,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主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正如他的精神导师沃霍尔以及后来的昆斯、卡伍斯(Kaws)等人用他们各自的方式理解并运用的那样。

 

莫瑞吉奥·卡特兰 《Daddy, Daddy》,2008年

莫瑞吉奥·卡特兰
《Daddy, Daddy》,2008年
聚氨酯树脂、钢、环氧树脂漆
25.4*109.22*96.52厘米
三个复刻版+两个艺术家试样
《theanyspacewhatever》联展装置作品
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08-2009年
© 莫瑞吉奥·卡特兰,感谢Marian Goodman画廊提供照片
图片来源:Kristopher McKay
 

雕塑类作品占全球总成交额的16%,总交易量的10%,仅次于绘画。20年间,雕塑的总成交额增长率为1,485%,主要得益于备受追捧的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和卡伍斯、英国艺术家赫斯特和葛姆雷、德国艺术家马丁·基彭伯格和托马斯•舒特、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和奈良美智以及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作品价格增长。

 

雕塑:部分亮眼的拍卖成绩。

  • 2019年,杰夫·昆斯让雕塑作品逼近1亿美元大关(9,100万美元,《兔子》)。
  • 2018年,罗伯特·戈伯一件划时代的雕塑以730万美元成交(《Untitled》(1993-1994年))。2014年MoMA举办的个人回顾展助推其身价上涨。
  • 2017年,奥地利艺术家弗朗兹·韦斯特在高古轩画廊瑞士分廊为他举办的展览前不久,身价升至87.1万美元(《Untitled》(2011年))。
  • 2016年,莫瑞吉奥·卡特兰凭借作品《Him》以1,720万美元成交,创下当代雕塑的年度纪录,这件作品描绘的是孩童尺寸的希特勒跪在地上祈祷。卡特兰的个人成交纪录瞬间上涨近1,000万美元。
  • 2008年,阿尼什·卡普尔一件雪花石膏雕塑(《Untitled》(2003),苏富比拍卖行,20008年7月)在伦敦以380万美元出手。
  • 2007年,达米恩·赫斯特的作品《春天摇篮曲》(2002年)在苏富比创下1,710万美元天价纪录。
  •  

总成交额分布情况(按艺术类别划分)

总成交额分布情况(按艺术类别划分)

 

绘画类和雕塑类占总成交额的80%

 

摄影,巨大的转折

当代摄影作品市场在2007年迎来转折。这一年,新纪录层出不穷,年度拍卖总成交额飙升,达到1.02亿美元,2000年才1,700万美元。当代摄影作品自此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块:它占到所有创作时期摄影作品市场的一半份额。这种报复性增长的一部分原因在于纪念意义重大的摄影作品越来越稀少,因而是结构性的。另一部分则是文化上的原因:摄影作品完美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即作品易于运输和储存(从而易于积累)并且大部分的价格不贵(50%的摄影作品成交价格不足2,000美元)。还有一些买家被当代摄影作品的纪念意义所吸引,这些作品的尺寸通常与画作相当。所以,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摄影创作,从1,300件到2019年创纪录的5,000件,成交数量几乎翻了四倍。

 

乘着艺术价格走高的东风,辛蒂·雪曼的两件摄影作品在2007年以过百万美元的价格出手。同年二月,安德瑞亚‧古尔斯基的超大尺寸双联摄影作品《99 cent II》(2001年)在伦敦拍出了330万美元。这件新类型风景作品拍摄的是我们的消费型社会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纷杂,创下了当代摄影作品的新纪录,但仅维持了几个月。11月,理查德·普林斯用另一首美国赞歌:两米半高的标志性摄影作品《Cowboy》(2001-2002年)击破了所有的预言,最终以340万美元成交。

 

杰夫·昆斯既是最贵摄影作品的创作者,又是最贵摄影作品的创作对象。

 

雪曼、古尔斯基、普林斯:首个百万美元级摄影圈鲜有扩容。一度加入该圈子的有杰夫·沃尔(2008年),双人艺术家组合吉尔伯特和乔治(2008年),托马斯·斯特鲁斯(2015年),还有杰夫·昆斯(2013年)和艾未未(2016年),后两位艺术家和理查德·普林斯一样,不被视为真正的“摄影师”。艾未未过百万的三幅摄影作品出自表演行为:他把一只汉代陶罐摔碎在地上的画面拍了下来(《失手》)。这个旨在打碎过去的“有失体统”的动作最高估价30万美元,最终以108万美元成交(伦敦苏富比)。随着艾未未身价暴涨,其价格10年间翻了10倍。至于杰夫·昆斯,他既是《The New Jeff Koons》这幅最贵当代摄影作品的创作者又是创作对象,该作品最终被萨奇收藏(Saatchi Collection)在伦敦以940万美元斩获。这幅昆斯照片是他在首次获得艺术启示的年龄拍摄的,通过摄影作品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其“标志性人物”的地位。

 

混乱之居的艾未未画像

Demeure du Chaos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艾未未画像
© thierry Ehrmann, 感谢 Musée de l’Organe提供照片
 

这个尚“年轻”的市场类别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俘获藏家们的信心,现在市场对它的态度和习惯已发生了显著改变。顺便提一下,第一场摄影专展(Paris Photo巴黎摄影展)可追溯至1997年。当时,早期的大尺寸摄影作品,比如辛蒂·雪曼的作品,当时也刚过5万美元大关。后来,她成功把摄影作品提升至重要艺术之列。凭借20年来1.432亿美元个人总成交额,雪曼是市场上最能吸金的女性艺术家,排在所有知名女性画家之前。她全球排名25位,前24位均为男性。

 

摄影作品拍卖战绩

摄影作品拍卖战绩

凭借大尺寸优势,摄影作品在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格局

艺术家崭露头角与市场的地理扩张息息相关。

 

2000年代初,艺术市场致力于在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东(“金砖国家”)发现新舞台、新艺术家和新客户。这一“拓荒”工程最开始给一些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投机泡沫,后来这些新市场才逐渐走向成熟。刚开始,艺术界用“侵袭”的方式对这些新兴市场打造出盲目乐观的情绪,现在对这些市场的开拓则更加理性和包容。顶级拍卖行的地理扩张尤其使得亚洲上架的拍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并且新设了专门针对伦敦和纽约市场之外的部门。艺术市场不再以西方为中心,2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有机会崭露头角。

 

2000年代初,Artprice统计的从事当代艺术业务的拍卖行全球不足500家(467家)。如今有843家。所以角逐市场的拍卖行数量20年近乎翻了一倍。这段时期,英美拍卖行巨头——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和邦瀚斯——想方设法把业务延伸至从亚洲到中东的新增长点。它们的扩张为某些艺术家比如巴斯奇亚、康多、Kaws等创造了极其活跃的全球市场。

 

英美三大拍卖行继续在全球层面引领当代艺术市场:苏富比(20年间占全球总成交额30%)、佳士得(28%)、富艺斯(11%)。不过,与2000年代初相比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排在它们之后的是中国嘉德和保利拍卖领衔的七家中国拍卖行。

 

中国在2005年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同一年,保利拍卖成立。当时,中国买家蜂拥入市,鼎力支持拍场上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也购买西方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收藏。中国很快跃升为第三大市场(占总成交额的23%),并且在2010至2014年连续三年保持第三,之后升至第一。20年间,中国市场拍卖总成交额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翻了65倍。算上香港(占10%),中国占市场33%份额(2019年为6.59亿美元),美国占35%份额(6.95亿美元)。中美两大霸主两合计产生了全球总成交额的68%。

 

2000年对比2019年:拍卖成绩(按国家划分)

 

2000年对比2019年:拍卖成绩(按国家划分)

 

美国的拍卖总成交额翻了10倍,中国翻了659倍。

 

2000年以来主要国家的总成交额增长情况。

  • 美国:+1,023%
  • 中国(含港、台):+64,170%
  • 英国:+2,870%
  • 法国:+1,107%
  • 德国:+1,300%
  • 澳大利亚:+537%
  • 意大利:+488%
  • 比利时:+3,400%
  • 奥地利:+2,540%
  • 荷兰:1,635%
  • 日本:2000年数据缺失,2019年第6(年成交额2,290万美元)
  • 南非:2000年数据缺失,2019年第12(年成交额近600万美元)
  •  

香港

香港不仅辐射中国市场,也辐射印度和整个东南亚市场,集中了许多21世纪的新兴收藏家。

香港吸引了众多顶级西方画廊、国际大型拍卖行以及著名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2013年起)入驻。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已向富有魅力的西方艺术标志性人物敞开怀抱,特别是得益于英国拍卖行的开拓工作,培养了一批颇具实力的当地收藏家。20年间,许多西方艺术家在香港大型拍卖会上取得了傲人成绩。2019年,美国艺术家朱莉·梅雷图(《墨景(深邃的光)》(2006年),560万美元,超过最高估计两倍)和Kaws(《The Kaws Album》(2005年),1,480万美元,最高估价仅100万美元)正是在香港创下了个人新纪录。亚洲和西方的标志性艺术家共生共荣,这不仅是香港大型拍卖会上的新威力,也是中国大陆市场的新威力。

 

全球前50强拍卖行排行榜(2000-2019年)

    总成交额 成交量
1 佳士得 29,75% 6,58%
2 苏富比 28,23% 5,37%
3 富艺斯 11,10% 4,26%
4 保利 5,51% 1,98%
5 中国嘉德 3,31% 1,40%
6 北京匡时 1,29% 0,44%
7 北京翰海 1,22% 1,03%
8 罗芙奥 0,79% 0,46%
9 北京荣宝 0,90% 1,07%
10 西泠印社 0,61% 0,42%
11 邦瀚斯 0,60% 1,82%
12 艾德 0,59% 1,91%
13 首尔拍卖 0,55% 0,47%
14 中贸圣佳 0,46% 0,44%
15 南京经典 0,42% 0,69%
16 上海泓盛 0,37% 0,25%
17 御宝嘉和 0,32% 0,09%
18 杭州佳实 0,31% 0,06%
19 华辰拍卖 0,29% 0,34%
20 中诚拍卖 0,29% 0,30%
21 朵云轩 0,27% 0,44%
22 宝福得 0,25% 0,33%
23 艺融国际 0,24% 0,10%
24 Beyaz Art 0,24% 0,73%
25 Grisebach 0,23% 0,75%
26 北京九歌 0,23% 0,20%
27 北京传是 0,22% 0,17%
28 华艺国际 0,22% 0,20%
29 北京诚轩 0,21% 0,22%
30 Bukowskis 0,21% 0,91%
31 多禄泰 0,21% 0,88%
32 Mainichi 0,20% 2,12%
33 Ketterer 0,20% 0,39%
34 Cornette de Saint-Cyr 0,19% 0,83%
35 Meeting Art 0,19% 3,27%
36 上海天衡 0,18% 0,13%
37 荣宝斋 0,18% 0,24%
38 广州皇玛 0,17% 0,37%
39 Lempertz 0,17% 0,56%
40 范汉姆 0,17% 1,04%
41 SBI Art 0,16% 0,74%
42 K-Auction 0,16% 0,28%
43 广东崇正 0,16% 0,31%
44 Farsetti 0,15% 0,78%
45 Heritage 0,13% 1,01%
46 33 Auction 0,13% 0,27%
47 Stockholms Auktionsverk 0,13% 0,65%
48 北京乔禧 0,12% 0,03%
49 Menzies Art Brands 0,12% 0,22%
50 塔桑 0,11% 0,21%
© artprice.com

七家中国拍卖行紧随苏富比、佳士得和富艺斯三巨头。

 

上海

上海曾经是在大片荒地上开办工作室的年轻中国艺术家们的天堂,现已成为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中国大陆消费力的排头兵,政府决心把文化打造成这座繁华大都会的一张王牌。在利于艺术活动发展的大环境中,私人博物馆层出不穷。2014年至2019年,博物馆的数量差不多翻了一倍,从30来家增至70多家。

 

市场新格局已经形成。

 

2019年,当代艺术界的重大事件尤其频繁,首先是复星艺术中心举办的草间弥生大型展览(“爱的一切终将永恒”),龙美术馆(收藏家王薇的私人博物馆,两个馆面积总计4万平米)的周春芽回顾展,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在上海正式向公众开放(2019-2024年,西岸美术馆),法国画廊主贝浩登旗下的1,200平米画廊开业(首展艺术家为皮埃尔·苏拉热和让·米歇尔·奥托涅尔),然后是第5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汇聚了全球最顶级的画廊,包括Ben Brown Fine Arts、Sadie Coles、高古轩、豪瑟与沃斯画廊、卓纳画廊、Gladstone和Marlborough。

 

拍场方面,中国嘉德于1994年在上海举办了首次拍卖会,同一年佳士得和苏富比在当地开设代表处。佳士得在取得举办拍卖会的许可证之后,按照香港模式把西方艺术和亚洲艺术交织在一起。2016年10月,佳士得在上海举办的首拍会成功出手一件KAWS的作品(《无题》(2013年),24.864万美元)和一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Black Activity Sphere》(2009年),1.76万美元),以及部分中国标志性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曾梵志。仅14件拍品,佳士得最终斩获了830万美元。佳士得上海拍卖行的巅峰是在2014年(1,940万美元),之后市场开始萎缩(2019年才290万美元),业务甚至已停摆。

 

上海佳士得拍卖会成绩

上海佳士得拍卖会成绩

 

当代艺术拍卖在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势头减弱。

 

从迪拜到多哈

 

2000年代初,迪拜和阿布扎比开始斥大手笔,计划把自己打造成全球重量级文化目的地。因此,在积极发展大型文化工程的势头中,当地涌现了一批艺术博览会(迪拜国际艺术博览会和阿布扎比艺博会,二者均诞生于2007年)。阿布扎比还修建了让·努维尔设计的卢浮宫、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扎哈·哈迪德设计的艺术与设计中心以及安藤忠雄设计的海洋博物馆。

 

2006年,佳士得进驻迪拜。邦瀚斯于2008年紧随其后,这一年迪拜成为了中东艺术市场之都。当代艺术成交额增长显著(2008年增长了70%)。总的来看,整个卡塔尔和阿联酋地区经历了2008年的黄金时代,但之后市场迅速下滑,部分中东艺术家的身价随后也严重滑坡。艺术家Najat Makki见证了2007年迪拜市场的超常势头,他的油画《What happens behind closed Doors》在佳士得以5倍于估价的5.2万美元成交(迪拜佳士得)。五年过后,同一件作品价格未能超过1.9万美元(迪拜佳士得,2012年4月18日)。市场一泻千里。2012年,邦瀚斯完全停止了当地的拍卖业务。

 

当时,瞄准多哈似乎更有利,苏富比2009年进驻多哈并举行首次拍卖会。卡塔尔首都多哈自从下决心打造新的文化形象以来,就把艺术市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对待。为了给博物馆添加藏品,酋长国是拍卖行的一个大客户(截至2000年代末,各种类型的博物馆项目有20多个)。200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几项成交也离不开卡塔尔皇室的身影。一年的采购预算接近十亿欧元,其财力碾压纽约最有名的几家博物馆(差不多是当时MoMA采购预算的三倍)。除了现代和战后艺术的保值担当(包括罗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尔),卡塔尔也对当代艺术的明星人物感兴趣。Sheikha Al-Mayassa在多哈策划了路易丝·布尔乔亚(“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2012年)、村上隆(“Murakami-Ego”,2012年)和达米恩·赫斯特(“Relics”,2013-2014年)等人的大型展览即为明证。

 

阿拉伯半岛拍卖成绩

阿拉伯半岛拍卖成绩

 

邦瀚斯在迪拜的拍卖活动持续了四年,苏富比持续了九年。

 

在2009年3月的多哈首拍会上(揽金430万美元),苏富比尝试向卡塔尔人推销达米恩·赫斯特,但效果不如人意:推出的三件作品全部流拍。本地买家尚未做好准备?当代艺术市场尤其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收缩。苏富比举行拍卖会的频率减缓,主推各个国籍的艺术家混搭,比如Dia Azzawi、纳比尔·纳哈斯、威姆·德尔瓦、艾尔·安纳祖、鲁道夫·斯汀格尔或克里斯托弗·伍尔。苏富比为了适应当地的“世界主义”而采取的这一策略取得了喜人的效果。2013年4月,一场质量上乘的大杂烩拍卖会收获了1,500万美元。其中一些作品甚至有实力亮相纽约的名品拍卖会。朱莉·梅雷图 的油画《Rising Down》(2008年)以300万美元成交,唐纳德·贾德的一件重量级作品拍出350万美元(《Bernstein Bros. Inc. 90-01》),埃及艺术家查恩特·阿韦迪西安 的一件巨幅作品(《Icons of the Nile》)以150万美元落槌,创下在世阿拉伯艺术家最高拍价记录。2015年,尽管有11项新纪录诞生,但总收入下降了一半(750万美元,2015年4月21日拍卖会)。接下来几年业务继续放缓,苏富比终在2018年停止了当地的拍卖业务,选择在伦敦开发中东业务(“当代阿拉伯、伊朗和土耳其艺术”部)。

 

中国当代艺术家十五强(2000-2019年)

  艺术家 总成交额 表现最佳年份
1 曾梵志 (1964-) 5.185亿美元 2013
2 张晓刚 (1958-) 3.575亿美元 2007
3 陈逸飞 (1946-2005) 2.994亿美元 2011
4 周春芽 (1955-) 2.958亿美元 2018
5 刘野 (1964-) 1.718亿美元 2019
6 岳敏君 (1962-) 1.59亿美元 2007
7 刘炜 (1965-) 1.429亿美元 2014
8 罗中立 (1948-) 1.209亿美元 2013
9 刘小东 (1963-) 1.189亿美元 2010
10 方力钧 (1963-) 1.149亿美元 2007
11 王沂东 (1955-) 1.095亿美元 2010
12 何家英 (1957-) 1.006亿美元 2013
13 王广义 (1957-) 9,270万美元 2007
14 艾轩 (1947-) 8,830万美元 2013
15 杨飞云 (1954-) 7,950万美元 2012
© artprice.com

曾梵志、张晓刚和陈逸飞三人共创造了逾10亿美元。

 

中国梦

2000年代中期:借用中国政府的用词,北京和上海成为新的“文化产业重镇”。中国艺术家收获了真正的“明星”地位,他们的业绩令全国艳羡。

 

最早的十倍于估价成交事件始于2005年11月。受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价格暴涨刺激下的国际需求推动,张晓刚在2007年的全球排行榜上史无前例地超过了杰夫·昆斯。曾梵志 同一年在伦敦以11倍于最低估价的价格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百万美元级拍卖。他自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其市场表现不亚于身价最高的西方艺术家。藏家和投资者热捧他的作品。2008年,其双联画《面具系列 1996 No. 6》(1996年)以960万美元成交,五倍于平均估价。(香港佳士得拍卖行)。2010年之后,曾梵志受到世界顶级画廊的垂青:2001年高古轩为他举办了香港个展,2018年豪斯与沃瑟画廊在香港、苏黎世和伦敦三地同时展出他的作品。这段时期,中国一号当代艺术家还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卢浮宫开展。

 

当代艺术家全球前1,000强国籍分布

当代艺术家全球前1000强中国人最多

2008年,最贵当代艺术家大部分为中国人。

 

2008年身价飙升,最贵当代艺术家大部分为中国人。中国以空前的速度追赶上了西方。在这段狂飙偶尔突进的时期,一些艺术家的价格下滑,但曾梵志的身价涨得更高。2017年重现拍场的《面具系列 1996 No. 6》(1996年)这次以1,350万美元出手(香港保利)。作为中国艺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它比2008年首次拍卖时增值了390万美元,9年间增长了40%。

 

曾梵志 《面具系列 1996 No.6》,1996年

曾梵志

《面具系列 1996 No.6》,1996年

布面油画(双联画)
200*360厘米
© 2020 Zeng Fanzhi,感谢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提供图片
 

曾梵志现在是国际排名第五的当代艺术家,仅次于巴斯奇亚、昆斯、赫斯特和伍尔。20年间,他所有拍卖作品的总成交额达5.185亿美元。他在跻身全球前100强的32位中国艺术家中排名第一。这32位中国艺术家的身价加起来与欧洲和美国的代表性人物身价旗鼓相当。

 

更令人称赞的是,中国艺术家数量占全球前100强的三分之一,这一比例放到全球前1000强也没变低,其中中国人有395位,而美国人只有165位。经过20年的拍场洗礼,中国的支配性是碾压性的,对于中国和外国拍卖行的收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梵志价格指数演变过程

曾梵志价格指数演变过程

曾梵志的身价在高古轩画廊举办的个展之后飙升。

 

« No Man’s Land » (无主之地)

艺术界达到均势化。


“No Man’s Land”是2015年艺术界影响力人物、美国超级收藏家卢贝尔夫妇在迈阿密举行的一场女性艺术家作品展的标题。展出的百余位艺术家中不乏最受市场青睐的一些,比如尼基卡·奥库尼里·克罗斯比、瓦格希·穆图、苏·威廉姆斯、卡拉·沃克、塞西莉·布朗、草间弥生、马琳·杜马斯、卡迪·诺兰德、高野绫、辛蒂·雪曼、丹娜·舒茲,旨在增强女性在当代艺术界的份量。

 

依然是2015年,女性策展人兼作家Maura Reilly主导的一项研究再次对女性在艺术家遭受的偏见提出猛烈质疑。Maura Reilly6月份发表在《Artnews》的这篇研究,利用新的数据,重新唤起游击队女孩(Guerrilla Girls)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工作,揭露艺术收藏界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地位。她们的时代标语——女人一定要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吗?——一语破的:女人只有在被男人描绘(通常是裸体)才能出现在博物馆。相反,女性的作品很难见诸于永久性收藏,临时展览中的代表性也不足。

 

女人一定要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吗?(游击队女孩)

 

Maura Reilly的研究表明,2007至2014年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举办的个人展览中女性只占29%,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占25%,MoMA 占20%,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仅为16%。也有一些数据有改观。2000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没有做过一场女性艺术家专展,2014年这一比例为14%。

 

女性当代艺术家全球前十五强(2000-2019年)

  艺术家 总成交额 成交量 成交纪录
1 辛蒂•雪曼 (1954-) 1.432亿美元 1,284 680万美元
2 塞西莉•布朗 (1969-) 1.128亿美元 229 680万美元
3 马琳•杜玛斯 (1953-) 1.001亿美元 708 630万美元
4 珍妮•沙维尔 (1970-) 6,060万美元 69 1,250万美元
5 朱莉•梅雷图 (1970-) 5,780万美元 150 560万美元
6 伊丽莎白•佩顿 (1965-) 4,230万美元 357 170万美元
7 罗斯玛丽•特洛柯尔 (1952-) 3,310万美元 469 500万美元
8 比特利茲•米拉塞斯 (1960-) 3,290万美元 116 210万美元
9 卡迪•诺兰德 (1956-) 2,800万美元 38 980万美元
10 翠西•艾敏 (1963-) 2,660万美元 767 430万美元
11 陶巴•奥尔巴赫 (1981-) 2,560万美元 118 230万美元
12 芭芭拉•克鲁格 (1945-) 2,210万美元 261 902,500美元
13 谢莉•莱文 (1947-) 2,140万美元 190 962,500美元
14 阿德里阿娜•瓦勒亚 (1964-) 1,960万美元 51 180万美元
15 丹娜•舒茲 (1976-) 1,870万美元 85 240万美元
© artprice.com

缩小性别差距

 

虽然女性在创作领域的存在感很强,甚至在美国艺术研究课程项目中占多数,她们的职业发展并不能与男性平起平坐。这种差距体现在艺术界的各个领域:从画廊代理到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再到临时展览,女性艺术家的数量屈指可数。这导致比男性更少的媒体报道、更低的市场需求,以至于和男性艺术家的身价相比差距巨大。

 

Maura Reilly的研究发表之时,在世女性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成交价为710万美元,由Yayoi KUSAMA的一幅画作(《White No. 28》(1960年),佳士得纽约拍卖行)创造;而男性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成交价为杰夫·昆斯的一件雕塑创造的5,840万美元(《Balloon Dog》(橙色),佳士得纽约拍卖行)。两者相差5千多万……

 

后面几年,出于性别平等性和均衡性考虑,许多创举带来了一些积极改变,包括一些重量级展览(例如2016年MoMA的“Making Space: Women Artists and Postwar Abstraction”(制造空间:女性艺术家与战后抽象) 展览和伦敦Saatchi画廊的“Champagne Life”(香槟人生)展览);博物馆也调整了采购政策,比如旨在改善MoMA藏品男女比例的“MoMA女性计划”。

 

辛蒂·雪曼 《Untitled #92》,1981年

辛蒂·雪曼
Untitled #92》,1981年

C-Print
58.9*120.1厘米
© 辛蒂·雪曼, 感谢纽约Metro Pictures提供照片

 

文化殊荣的女性得主也原来越多,比如2016年的“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相当于艺术界的诺贝尔奖)颁给了法国人安妮特·梅萨热,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则颁给了女性先驱艺术家Carolee Schneemann。2017年末,史尼曼的首个回顾展在美国举行(MoMA PS1)。

 

最吸金艺术家百强中有七位女性。

 

然而,近20年拍卖总结令人费解:才七位女性进入最吸金艺术家百强。与男性艺术家相比,巨大的身价差异顺理成章地体现在作品的销售收入上。在本报告总结“增长”的前一章,我们提到最吸金的女性艺术家辛蒂·雪曼位居25位,在其前面的24位为清一色男性,不过她的总成交额比起身价最高的男性差距甚远:事实上,雪曼的作品总成交额比昆斯(排行榜第一的在世艺术家)低了6.5倍,个人最高成交纪录更是低了13倍。

 

百强中的七位女性艺术家(总成交额,2000年对比2019年)

  • Cindy SHERMAN(美国)从260万美元增至370万美元(最高为2,230万美元,2014年)。
  • Cecily BROWN(英国)从24.155万美元增至2,250万美元。
  • Marlene DUMAS(南非)从2.6942万美元增至1,050万美元。
  • Jenny SAVILLE(英国)从0增至1,560万美元。
  • Elizabeth PEYTON(美国)从10.23万美元增至540万美元。
  • Rosemarie TROCKEL(德国)从12.52万美元增至76.64万美元(最高为880万美元,2014年)。
  • Beatriz MILHAZES(巴西)从0增至27.65万美元(最高位690万美元,2012)。

 

珍妮·萨维尔和塞西莉·布朗

部分女性艺术家在市场份额增长的同时,也在名人堂和艺术史中留名。在过去的20年里,市场也为之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0年在拍品目录上完全不见踪影的
Jenny SAVILLE 已是市场上备受热捧的艺术家。她以参加查尔斯·萨奇支持的“青年英国艺术家”运动走入公众视野,在2018年的表现尤其亮眼,成为全世界最贵的在世女性造型艺术家。她紧随David HOCKNEY 加冕最贵在世艺术家的步伐,其画作《支撑》(1992年)在苏富比伦敦拍卖行拍出1,250万天价。霍克尼的《Portrait on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1972年)斩获9,030万美元,超出萨维尔的纪录7,780万美元

 

珍妮·萨维尔在2018年成为最贵在世女性艺术家。

 

20年价格增幅最大的一位艺术家是Cecily BROWN 。塞西莉·布朗是高古轩画廊力推的英国女艺术家,在2017和2018年的年度排行榜中击败辛蒂·雪曼,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重要女性代表。2018年,她的画作《Suddenly Last Summer》(1999年)创下680万美元纪录,而在2010年的时候才价值100万(苏富比)。这位常驻纽约的女性艺术家受到市场重量级推手查尔斯·萨奇和高古轩的力捧,这幅极富表现力的画作不负众望价值飙升。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泰特美术馆有幸在价格疯涨之前购进一些同类型的画作……

 

新生代

佳士得战后与当代艺术部前主席艾米·卡佩拉佐认为市场“比起过去50年,在近5年对女性而言稳步改善的速度更快” (引自“Taking the Measure of Sexism: Facts, Figures, and Fixes”,《Artnews》, 特刊《Women in the Art World》,2015年6月)。这种趋势在新生代艺术家那里得以印证,因为80后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市场所占份额从14%升至31%。

 

新生代女性的数量更多。

 

在新兴一代中,Tauba AUERBACH(1981年生)尽管2010年才首入拍场,现已跻身全球第120名(2000-2019年)。这位美国女艺术家年纪轻轻就在国际上成名。2006年,她加盟杰弗里·戴奇(2010-2013年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旗下的纽约著名画廊。自此,最有实力的画廊(高古轩、Gladstone、Paula Cooper)以及最有名望的博物馆争相为她办展,特别是2012年MoMA为她举办的个展。她在美国和欧洲的展览有百余场,拍场对其作品的需求也愈发旺盛。她33岁那年(2014年)在拍场一战成名,一批估价在150万至190万美元的丙烯画作斩获了三个百万美元纪录。这一战绩在上世纪90年代只有可能出现在50岁以上的艺术家身上。但是,其价格显然攀升得过快,因为她的市场现在正显著放缓,一些质量上乘(估价高)的作品在近三年频繁流拍(见僵尸与鲨鱼)。

 
 

黑人(在艺术上)(也)很重要

让非洲和非裔艺术家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弥补曾经对他们的遗忘和忽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趋势之一。


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开始重视非裔美国艺术家,更新历史解读的轨迹和当代名人,邀请大众重新审视塑造了艺术史和市场发展历史的西方法则。

 

这一风向可从近几年的焦点性展览和出版物、主流画廊的艺术家选择、明星或政客们的热门采购、博物馆档案和采购的发展、购买热门艺术家作品的等候名单等方面窥知一二。

 

画廊的影响力

 

近十年,一些实力雄厚的国际性画廊招募了不少非裔美国、非裔英国和非洲艺术家,其作品通常探讨身份、种族、文化和政治问题。卓纳画廊主要与克里·詹姆斯·马歇尔(2013年起)、阿库尼里·克罗斯比(2018年)和Noah Davis(2020年)合作。豪瑟与沃斯画廊则代理了十多位非裔艺术家,其中包括艾米·谢拉德、罗娜·辛普森马克·布莱德福特,后者的作品出现在2018年在豪瑟与沃斯香港分廊开幕首展上。艺术家亨利·泰勒 Simone Leigh 2020年加入豪瑟与沃斯画廊,2019年高古轩画廊为非裔美国艺术家Nathaniel Mary Quinn举行展览,表明这一动向有加快之势。无论是画廊还是拍场,他们的价格都在狂飙。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是身价最高的在世非裔美国艺术家。

 

Nathaniel Mary QUINN(已入驻Almine Rech画廊)自宣布与高古轩画廊合作起,市场需求爆炸。高古轩画廊2019年9月在贝弗利山为他举办了首个展览(“Hollow and Cut”),巧合的是,富艺斯10月初首次拍卖Quinn的作品。这件拍品以3.5倍于最高估价的26.14万美元成交(《Over Yonder》,2015年)。在那之后,Quinn的作品超过最高估价成为常态。佳士得在一篇关于“10位值得收藏的美国战后与当代艺术家”的文章中也追捧了这位年轻的红人。但事情总是泰极生否……佳士得2020年3月第一次拍卖其一幅25厘米画作,要价12万美元,最终却不幸流拍。

 

艺术家与领先画廊合作有力地推动身价上涨,也为投机者发出强烈信号。如今,签订合约导致价格暴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Amy SHERALD 2018年拿下与豪瑟与沃斯画廊的合约,同年米歇尔·奥巴马请她为自己画一幅正式肖像。其作品拍价立马超过6位数。2013年与卓纳画廊签约的Kerry James MARSHALL 次年就凭借油画《Vignette》(2003年)在佳士得超过百万美元拍价大关。该作品2007年的价值为54.1万美元(苏富比)。作品(三十多件)已入MoMA收藏的马歇尔比巴斯奇亚年长5岁。他比巴斯奇亚花了更长的时间才取得了美国绘画界代表性人物的地位,不过凭借油画《Past Times》2018年以2,110万美元成交(超过最高估价900万美元,苏富比拍卖行),他成为了当代身价最高的在世非裔美国艺术家。

 

位于Demeure du Chaos当代艺术博物的巴斯奇亚 画像

Demeure du Chaos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巴斯奇亚画像
© thierry Ehrmann,感谢Musée de l’Organe提供照片

 

Njideka Akunyili CROSBY 比的职业生涯于2016年取得重大进展,这一年她荣获了Canson du Drawing Center(纽约)大奖,在惠特尼艺术家开展,作品第一次登上拍架,在伦敦Victoria Miro画廊首次举办个展。受众多利好征兆鼓舞,她的第一幅素描画在2016年9月的拍卖会上经过竞拍者们激烈角逐,最终以超过9.3万美元落槌。两个月之后,苏富比创造了其首个百万美元拍卖成绩(《Drown》,2012年)。2017年,年仅35岁的克罗斯比携一幅大尺寸素描作品亮相威尼斯双年展(《Cassava Garden》,2015年), 同年她在拍场上的身价超过300万美元(《The Beautyful Ones》,2017年3月)。自2018年加盟卓纳画廊以来,她的最高拍价达到340万美元(《Bush Babies》)。

 

这些耀眼的成就并非个例。许多买家十分看好知名画廊新晋艺术家的发展,即使他们的名气还有待提升。和Amoako Boafo以及Otis Kwame Kye Quaicoe一样,一些年龄三十多岁的艺术家取得十倍于估价的拍卖成绩屡见不鲜。

 

三十多岁艺术家拍场价格远超预期

 

Amoako BOAFO(1984年生,加纳人)2020年2月作品首次拍卖就达到88.15万美元。《The Lemon Bathing Suit》(2019年)估价仅为4万到6.5万美元(富艺斯伦敦拍卖行),但Boafo的作品已经被多家博物馆相中,包括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他受到凯欣德·威利的鼎力支持,后者因给奥巴马画御用肖像闻名,是推广非洲艺术家的重要任务。年纪轻轻的Amoako Boafo由美国Mariane Ibrahim画廊代理,是艺术市场多元化的象征,这个市场能够在完全电子化的情况下持续火爆。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专门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Otis Kwame Kyei QUAICOE(1990年生,加纳人)2020年首次参加拍卖就超过20万美元,达到最低估价的10倍(《Shade of Black》(2018年),富艺斯,2020年7月2日)。有证据表明,市场对黑人肖像作品存在投机性追逐。

 

Toyin Ojih ODUTOLA(1985年生于尼日尼亚,成长于亚拉巴马州,现居纽约)2018年初闯拍场即一鸣惊人,一幅估价在1万到1.5万美元的35厘米素描画以6.25万美元成交(《From a Place of Goodness》,苏富比),同年她与Stephen Friedman画廊签订新合约。自那之后,价格超过50万美元。

 

Tschabalala SELF(1990年生)2019年莎芭拉拉·塞尔弗登上拍架的12件作品在佳士得、苏富比和富艺斯全部以高于估价的价格成交。今年她油画的平均价格达到28.4万美元,在最吸金40岁以下艺术家中排名全球第4。一些一流收藏已经入手她的作品,比如卢贝尔家族收藏(Rubell Family Collection)、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Pérez Art Museum Miami)和瑞士卢马基金会(Luma Foundation)。2019年才进入拍场,2020年创下了56.8万美元个人拍价记录(《Princess》(2017年)伦敦富艺斯)。

 

佳士得希望扩大黑人艺术社区的声音。

 

这还不是全部。各大拍卖行也对此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最新的创举是佳士得在2020年夏天举办的网上展览“Say It Loud”。这场展示新兴和处在职业生涯中期黑人艺术家作品的展览是佳士得新设部门“多元与包容计划部”企业社会责任主办的第一场活动。为此,佳士得脱离拍卖运营商的身份,利用其作为行业领袖的“正能量”,推出一系列展览和教育性项目。其目标之一是:扩大黑人艺术社区的声音。

 
 

寻觅新人

21世纪初,在这个始终渴求新生力量的行业各路英雄尽主沉浮


画廊一直在求贤、求新、求异、求快。艺术家只要加盟一家画廊就能一举成名,需求量急速上升。只要藏家们出现在知名画廊的等候名单上,他们等候的艺术家价格次日定能在拍场上飙升。迅速成名的例子数不胜数,最近几年尤其多。我们在此特举几例。

 

爱尔兰艺术家Genieve FIGGIS(1972年生)的情况与众不同,因为他的职业生涯与社交网络息息相关。事实上,他被公众所知可追溯至2014年的推特。理查德·普林斯被他的独特风格和阴森恐怖的幽默所吸引,在Almine Rech画廊入手了多幅作品。画廊主理查德·普林斯和这位年轻的无名之辈从此结下渊源,两人后来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Genieve Figgis极具冲击力的作品一鸣惊人。他的作品同时被纽约、伦敦和香港的收藏家争抢,自2018年登上拍架以来无一流拍。

 

风格迥异的法国人Julie CURTISS(1982年生),比利时人Harold ANCART(1980年生)和巴西人Lucas ARRUDA(1983年生)位列最受市场青睐的三位年轻艺术家。朱莉·柯蒂斯的价格在纽约Anton Kern画廊为她举办首个个展之后起飞。在此之前她从未拍卖过自己的作品,2019年11月,其价格已经达到42万美元。卢卡斯·阿鲁达则在2019年凭借一幅描绘室内家庭生活的风景画(30.2*37.1厘米)创下31.25万美元,这幅画此前刚从卓纳纽约画廊出手,苏富比为其估价为10万美元。他的作品已被瑞士贝耶勒基金会、马里布盖蒂博物馆、迈阿密卢贝尔家族收藏以及弗朗索瓦·皮诺等收藏。

 

加州艺术家Jonas WOOD 的成功也表明当代艺术市场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十年前还是拍场上的无名小辈,伍德现已跻身2020年所有创作时期和创作类别全球最吸金艺术家百强。他的作品在2015年闪耀拍场,那一年高古轩香港分廊为他举办了首个展览。在画廊巨头的加持下,伍德的作品《Studio hallway》(2010年)在2015年2月10日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超过55.6万美元天价,是估价的10倍。几个月之后,轮到佳士得创下新纪录:2015年10月16日,伦敦Saatchi画廊2009年展出过一件大尺寸油画《Abstract America: New Painting and Sculpture》(《Untitled(M.V. Landscape)》)以近84万美元成交。之后,伍德参加了纽约惠特尼博物馆举办的“Human Interest: Portraits from the Whitney’s Collection”(2016年)和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One Day at a Time: Manny Farber and Termite Art”等集体展。他还现身达拉斯艺术博物馆(DMA)主办的首个大型博物馆回顾展(2019年),主办方把他定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和激情的艺术家之一”。鉴于许多高质量展览已将他纳入日程,他的价格还会继续攀升。

 

有人欢喜有人忧,另一些艺术家则经历了市场的落差起伏。

 

僵尸与鲨鱼

一些精明的商人利用市场巨大的盈利空间,(过于)迅猛地把年轻艺术家推至相当高的价格水平。年轻艺术家的价格疯涨从侧面反映出一个被投机污染的失控市场。

 

Stefan Simchowitz,又名“当代艺术界的野心家”(《世界报》2015年6月9日的标题),现在上了多家画廊的黑名单。它们拒绝向他出售作品。毫无疑问,这位集藏家、顾问、商人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人对几十位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他的手段免不了被人诟病。媒体说他是“掠夺者”、“厚颜无耻之徒”、“投机分子”,对他低价入手再迅速脱手从中赚取巨额利润的倒卖行为颇有微词,说他把艺术品当成普通商品对待,他自己却极力为自己辩护,坚持表示自己是艺术事业的资助者。他的客户却把他看成是资本主义投机天才。

 

无论怎样,他在2000年代中期倒卖Sterling RUBYJoe BRADLEYTauba AUERBACHCory ARCANGELOscar MURILLO 等人的几十件作品,推动了许多艺术家的价格增长。一些作品当时的价值仅为5,000到1万美元。如今,陶巴·奥尔巴赫已成为二级市场最受青睐、最吸金的三十多岁艺术家之一,斯特林·鲁比的作品拍价多次超过百万美元(2013-2014年),乔·布雷德里七次超过百万美元(2014-2017年),奥斯卡·穆里略自加盟卓纳画廊起步入正轨。但有一些艺术家却尝到了作品转手过快的苦果。

 

作品创作完成至上拍(为期不到5年)的拍卖总成交额

作品创作完成至上拍(为期不到5年)的拍卖总成交额

艺术市场正在吸收越来越“新鲜”的作品,有时候刚创作完成几周便登上了拍场。

 

僵尸形式主义

 

Stefan Simchowitz堪称2012-2014年投机泡沫的震中,当时投机的对象集中于被称为“僵尸形式主义”的抽象派年轻艺术家。批评家Walter Robinson率先用这个词来描述与Clement Greenberg拥护的美国抽象艺术很像的绘画。对过去的一种行尸走肉般的还原。这些作品引人入胜、端庄典雅,但缺乏新的艺术立意,故被称为“形式主义”(《Flipping and the Rise of Zombie Formalism》(倒卖和僵尸形式主义的兴起),Walter Robinson,《Artspace》2014年4月3日)。属于“僵尸形式主义”的艺术家有雅各布·卡塞、亚历克斯·伊斯莱尔、吕西安·史密斯、Seth PRICE,后者的一件作品在2014年,也就是他41岁那年,被炒到了78.5万美元。而它当时的估计仅为5万到7万美元(《Vintage Bomber》(2006年),纽约佳士得)。赛斯·普莱斯再也未能达到如此高的价格。另一个例子是巴西艺术家Christian ROSA,2014年(当时他32岁)一件最高估价8万美元的作品拍出了20.9万美元天价(纽约佳士得)。自那之后其价格回到正常水平,同等质量的油画价格在2万美元左右。

 

问题就在这里:这一抽象艺术“新”潮流就是投机分子为了迅速圈钱的炒作。经过一段过热的时期之后,价格达到临界点然后崩塌,这些昙花一现的年轻艺术家的身价在2016年迅速雪崩。这足以使没有顶级画廊支持的艺术家开启职业生涯破灭。

僵尸形式主义艺术家2014至2016年拍卖总成交额变化:

Dan COLEN ↘ -97%
Lucien SMITH ↘ -95%
Alex ISRAEL ↘ -94%
Jacob KASSAY ↘ -89%
Oscar MURILLO ↘ -85%
Christian ROSA ↘ -82%

 

新非洲时尚

 

“僵尸”崩坏前一年,Simchowitz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成为下一个潮流的群体:年轻的非洲艺术家。2015年,他以单价6,000美元的价格入手了Tschabalala SELF(1990年生)的作品。2019年,他的三幅画作在富艺斯拍卖会上成交:3月份《Lilith》双倍于最高估价成交(16.4万美元);6月份《Leda》四倍于最高估价成交(30.1万美元);然后是10月份的《Florida》(33.8万美元,4.5倍于最高估价)。

 

高额竞价似乎再度成为常态,2020年初Amoako BOAFO引发轰动的拍价纪录(1984年生)印证了这一点。2020年2月,年轻的加纳艺术家8个月前完成的油画《The Lemon Bathing Suit》在伦敦富艺斯拍卖会上拍出了88.1万美元天价。对于估价范围在3.9万至6.5万美元而言,价格可谓爆棚。这个不可思议的成绩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是Boafo首次亮相拍场。Stefan Simchowitz早在去年夏天以不到2.5万美元的价格从Jeffrey Deitch画廊买下了这幅作品(作品寄曾存在Roberts Projects画廊)。不到一年时间,这幅作品净挣约68万美元。

 

这么短的时间易手换来如此巨大的利润,这让画廊主Jeffrey Deitch有些猝不及防,他当时出手这幅作品的时候认为它只是并且一直会是当代非洲艺术私人收藏的一件藏品。同样猝不及防的还有Amoako Boafo,其遗憾地表示他的作品沦为了投机工具。艺术家无法掌控二级市场,因此Boafo不能从作品倒卖中获取任何直接利润。不过他担心自己的作品被用于投机。比起赚快钱他更追求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所以比起成为投机客的玩物,他更愿意自己的作品被博物馆收藏(炙手可热的新人艺术家感叹自己的作品被倒卖牟利,Katya Kazakina为彭博社撰文,2020年2月12日)。Amoako Boafo看重其作品的无形价值,这种价值需要通过时间的沉淀、艺术批评和文化权威的认可才能显现出来。

 

在Stefan Simchowitz看来,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权威机构还是支撑市场的金主们。他一直把对他持批评意见的人称为“伪君子”,发挥自己的邪恶形象。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位新一代的红人从查尔斯·萨奇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后者在90年代一手创造了“青年英国艺术家”运动和市场。

 

35岁以下艺术家拍卖总成交金额Top 10(2000年至2019年)

  艺术家 作品 成交价格 年份
1 拉比克•肖 (1974)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III 550万美元 2007
2 刘春汐 (1981) Divinity 360万美元 2010
3 尼基卡•奥库尼里•克罗斯比 (1983) Bush Babies 340万美元 2018
4 丹•科伦 (1979) Boo Fuck’n Hoo 310万美元 2014
5 尼基卡•奥库尼里•克罗斯比 (1983) The Beautyful Ones 310万美元 2017
6 尼基卡•奥库尼里•克罗斯比 (1983) I Refuse to be Invisible 260万美元 2017
7 陶巴•奥尔巴赫 (1981) Untitled (Fold) 230万美元 2014
8 陶巴•奥尔巴赫 (1981) Untitled (Fold) 220万美元 2015
9 刘春汐 (1981) Animals and lotus 200万美元 2010
10 尼基卡•奥库尼里•克罗斯比 (1983) Mimetic Gestures 190万美元 2018
© artprice.com

 

Hi-lite与街头文化

2019年11月,佳士得在香港举办了一场名为“Hi-lite”的拍卖会。这场小规模拍卖会仅16件拍品,荟萃了点亮艺术市场的一股风潮:一种不沉重的新波普审美,由一群以创造易于理解和欣赏的“轻松”作品为宗旨的艺术家发起。

 

佳士得的拍品目录中写到:“这些艺术家与商业艺术、动画以及街头艺术的关系让他们蜚声国际。为这场专题拍卖会挑选的许多拍品呈现出类似的视觉风格:大胆的平面形式、明亮的色彩和清晰的线条,引用大众媒体、时尚、音乐、涂鸦以及动画中的形象。”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Hi-Lite风潮无国界。这是一股世界性的风潮,汇集了日本艺术家Ayako ROKKAKUAya TAKANOIwamoto MASAKAZUMADSAKIOsamu TEZUKA,欧洲艺术家Erik Parker尼古拉斯·帕蒂,以LIU Ye为代表的中国明星艺术家以及以Kaws为代表的美国艺术家。在这股席卷全球的风潮中,香港在作品增值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事实上,这股风潮在亚洲买家那里获得了热烈反响,佳士得拍卖会上的16件作品全部达到甚至绝大部分超过最高估价。Hi-lite和街头文化艺术家受到热捧体现了艺术市场的全球化。

 

佳士得香港Hi-lite专场拍卖会得以留名21世纪早期重大艺术运动之一。

 

这场运动首先依赖于三位名人,二级市场最吸金的三位艺术家:Kaws、村上隆和奈良美智。受火爆人气和全球性需求驱动,这三位的作品在近10年增值显著。出乎意料的是,三人中最吸金的不是村上隆,而是Yoshitomo NARA。他的作品在近20年创造了3.277亿美元拍卖收入,在全球排行榜上位列第9,排在凯特·哈林之前(村上隆排第15)。

 

2019年10月,奈良美智在香港苏富比主办的一场当代艺术拍卖会上打破了自己的纪录。首次拍价过百万(《Light my Fire 》(2001年),110万美元,2008年)11年之后,他的一幅画作拍出了接近2,500万美元天价(《背後藏刀》,2000年)。在这期间,奈良美智的漫画朋克风风靡世界:获奖、著名博物馆展览、纽约Marianne Boesky画廊和洛杉矶Blum & Poe画廊热捧、通过周边产品传播……拍场方面,他近20年卖出了2,700多件作品,价格指数上涨了约+1,000%。

 

Kaws狂潮

 

比奈良美智增值还要快的当属美国“街头艺术家”KAWS,十年之前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这位市场新宠与在预测文化现象方面极具天赋的贝浩登合作了11年。这位法国画廊主早在2008年就为Kaws举办了首场个展,同年Kaws亮相拍场。当时,他制作了100份的120厘米作品《Companion》(他的吉祥物)最贵只卖到8,750美元。如今,同样的作品需要花费10万美元左右才能买到。

 

在此期间,贝浩登在世界各地为他办展:巴黎、东京、香港、首尔、上海、纽约…… 通过与侃爷(Kanye West)、迪奥、Nike、芝麻街和优衣库合作,Kaws的名气进一步提升。只用了几年时间,他已成为流行与都市文化的新现象,在贾斯汀·比伯和法瑞尔·威廉姆斯等明星的推崇下知名度愈发响亮。

 

Kaws重塑了与艺术界互动的可能性。

 

他的最新纪录1,480万美元于2019年4月1日在香港苏富比创下。这幅画作《The Kaws Album》(2005年)是对动画《辛普森一家》的另类解读。估价100万美元,最终以15倍于估价成交,它表明这位超级火的标志性艺术家有多受欢迎。值得强调的是,这件作品拍卖的时机也很巧妙,当时Kaws在巴塞尔香港艺术展期间为香港创作了一件高达30几米浮在海上的充气雕塑,成为当地讨论的热门话题。两周之后的纽约,以海绵宝宝为灵感的丙烯作品《The Walk Home》估价80万美元,以595万美元成交(富艺斯)。仅2019年成交过百万的作品就高达20多件,自亮相拍场以来个人总成交额达到1.657亿美元,Kaws现在是全球最吸金的前二十位当代艺术家之一。从亚洲到美国,他体现了新波普风在这个已经全球化的市场上的统治力。

 

被明星追捧,Instagram上的粉丝超过300万(是杰夫·昆斯的10倍),Kaws还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合作和网络。他因此重塑了与艺术界互动的可能性。他的特立独行后来引起了艺术机构的注意。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最近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Companionship in the Age of Loneliness”)。另一场预计于2021年在布鲁克林博物馆举行。

 
 

多种选择

当代艺术家用二维、三维甚至虚拟方式呈现自己的作品,这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艺术。艺术从商业化向更加大众化发展。


村上隆、奈良美智、赫斯特、昆斯、班克斯、谢帕德·费瑞以及最近的Kaws……这些是全世界作品最畅销的艺术家。他们每人近20年在拍场上卖出的作品数量从2,000到6,000件不等。凯特·哈林更是批量生产价格比画廊陈列的作品或物品更亲民的作品或物品。通过模糊艺术和大众商业的界限,他们吸引了从新手到富豪藏家各种层次的买家。

 

更大众化的艺术

1986年,Keith HARING在曼哈顿开设了流行商店,开辟了大众商业艺术的道路。这间廉价艺术精品店旨在让普通百姓接触到他的艺术,就像在地铁里见到他的野生素描一样。凯特·哈林表示:“不只是收藏家,还有布朗克斯的小孩。” 其目的是创造一个面向大庭广众的另类市场。哈林依然是当代最受欢迎、最受青睐、作品最畅销的艺术家之一。近20年成交作品数量达4,806件(总成交额3.044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

 

哈林的流行商店开业后30年,BANKSY推出了自己的精品店(2019年)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不过自打哈林开店以来,市场法则已变。这位活跃的街头艺术家开了一家纯网店,只能邮购。从10英镑的气雾罐到850英镑的防弹背心,他的“产品”如其名,全部从他工作室的可回收材料制作而成,而非工厂制造。销售收入用于资助地中海的移民救助站。只要班克斯身价坚挺,这些秒光的“产品”很可能重回二级市场。事实上,班克斯自2000年以来拍品总成交量为2,800件,总成交额1.00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8。

 

街头艺术的另一位新星KAWS(又名Brian Donnelly)称自己是受活跃分子凯特·哈林的直接影响。在《卫报》的一篇访谈中,他表示“凯特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座桥梁”,“在我小时候,我不去画廊,我不去博物馆……那时人们喜欢说‘这是艺术’或‘这不是艺术’;‘这很商业’、‘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在我心中,我觉得艺术的目的是沟通和感动他人。无论使用什么销售方式,这是件好事。”(《它创造了敌意:Kaws如何吸引艺术界的目光》(It has created a sense of hostility: how Kaws made the art world pay attention),Steph Harmon《卫报》撰文,2019年9月19日)。

 

在身价暴涨的同时 (见“ Kaws狂潮”),Kaws运用大规模生产手段发行T恤(他有自己的街头服饰品牌)、丝网印刷画、以及百余种艺术玩偶(灵感取自动画的公仔和手办),向粉丝和藏家限量或不限量销售。

 

Kaws在2020年又有新的创举,与AR技术专家Acute Art公司联手打造了一间虚拟作品。创意很简单:一旦选定虚拟玩偶并付款,可通过直观的导航将Companion的图像嵌在自己身上。一共有25种大尺寸Companion(1.8米),每种售价1万美元,小尺寸Companion可出租,周租金6.99美元,月租金29.99美元…… 和他的虚拟玩偶自拍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Kaws还推出了一场AR技术全球展览——Expanded Holiday,在六大洲共展出12件(虚拟)嵌入的巨型雕塑:从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巴黎卢浮宫,再到纽约、伦敦、香港、东京、首尔、台北和圣保罗。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让他成为2020年3月唯一全球巡展的艺术家。无论是实体或虚拟,不受限制地展示自己作品的能力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他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他的知名度。

 

当代艺术家总成交量排行榜

 


艺术家 成交量 平均价格
1 村上隆 (1962-) 5,512 40,618美元
2 凯特•哈林 (1958-1990) 4,806 63,345美元
3 达米恩•赫斯特 (1965-) 4,244 163,893美元
4 谢帕德•费瑞 (1970-) 2,989 2,513美元
5 班克斯 (1974-) 2,815 35,677美元
6 贡巴斯 (1957-) 2,798 14,907美元
7 朱新建 (1953-2014) 2,755 22,634美元
8 奈良美智 (1959-) 2,727 120,178美元
9 卡伍斯 (1974-) 2,104 78,784美元
10 杰夫•昆斯 (1955-) 1,902 493,470美元
11 Marco LODOLA (1955-) 1,821 1,459美元
12 杉本博司 (1948-) 1,804 37,784美元
13 昆特•福格 (1952-2013) 1,708 39,035美元
14 罗伯特•梅普勒索普 (1946-1989) 1,705 22,673美元
15 彼得•豪森 (1958-) 1,657 3,747美元
16 方楚雄 (1950-) 1,483 31,480美元
17 巴斯奇亚 (1960-1988) 1,480 150万美元
18 托马斯•鲁夫 (1958-) 1,450 24,808美元
19 桑德罗•基亚 (1946-) 1,358 15,124美元
20 约尔格•伊门多夫 (1945-2007) 1,317 17,358美元
21 辛蒂•雪曼 (1954-) 1,284 111,528美元
22 马克·科斯塔比 (1960-) 1,276 3,451美元
23 威廉•肯特里奇 (1955-) 1,269 29,762美元
24 南•戈丁 (1953-) 1,255 7,212美元
25 米莫•帕拉迪诺 (1948-) 1,240 19,313美元
26 王明明 (1952-) 1,159 62,822美元
27 罗伯特•隆戈 (1953-) 1,116 41,184美元
28 理查德•普林斯 (1949-) 1,110 455,921美元
29 维克•穆尼斯 (1961-) 1,085 39,705美元
30 周春芽 (1955-) 1,067 277,272美元
© artprice.com

 

一些街头艺术领军人物以庞大的成交量支配市场。除了凯特·哈林和Kaws的作品,班克斯和谢帕德·费瑞的作品也备受追捧。前者的作品成交量10年翻了12倍,后者翻了33倍。Shepard FAIREY是当代最畅销的五位当代艺术家之一(自2000年以来售出近3,000件),其中许多廉价石印作品价格仅几十美元。他的市场主要依靠单价难超1,000美元的复刻作品,而街头艺术正值火爆的法国是其首要市场(占2019年总成交量的80%以上)。

 

艺术 + 流行 + 商业

在日本文化中,文化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博物馆艺术和流行艺术之分。Takashi MURAKAMI一直致力于把美术和商业的“东西”融合,正如他的精神导师安迪·沃霍尔过去主张的那样。为什么要把整体中的部分从整体中分开呢?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图像流通无阻的社会。村上隆的艺术已到处渗透。他的作品不局限于二级市场上见到的雕塑、绘画、版画、物件、衍生产品。他广开门路,与奢侈品牌路易威登、街头品牌Supreme、Kanye West或加州女歌星比莉·艾利什(Instagram上的粉丝有6,570万)合作,却又保持极其一致的个人风格。

 

村上隆是一台生产机器。他的企业领导力丝毫不亚于艺术造诣,Kaikai Kiki艺术制造的庞大人群由他一手管理。这家创办于80年代中期的企业是一座21世纪的工厂,一个从事生产、销售、动画片制作的蚂蚁窝。作为全球作品最畅销的艺术家(自2000以来成交拍品5,512件),由于复刻版众多,他也是价格最亲民的艺术家之一。

 

全球最畅销艺术家村上隆是最受欢迎、价格最亲民的艺术家之一。

 

Jeff KOONS的艺术动力也是如出一辙。他的一部分作品非常商业,因而绝大部分普通百姓都能接触到他的艺术。这是他的一项优势:把工业生产的机制和基础设施化为己有,既创作炫丽的杰作,又创作流行的“产品”。他的《Puppies》和《Balloon Dogs》有成千上万个复刻版,视具体版本售价仅在几百到几万美元。

 

陶瓷版《Balloon dogs》(2,300个复刻版)20年前价格仅为1,000美元,现在售价1.5万美元左右。与利摩日柏图瓷器合作的《Balloon Monkey》/《Balloon Rabbit》/《Balloon Swan#l-19427883三件套价格升至6万美元左右(菲律宾马卡提Leon画廊,2019年9月14日)。单件价格为2万美元,而2017年Bernardaud柏图出售的时候价格约为1万美元。也就是说,与Bernardaud柏图合作的作品均价两年翻了一倍。《Puppy》瓷花瓶(3,000个复刻版加50个艺术家试样)的价格15年翻了十倍(约1万美元)。昆斯的作品即便已稀释成千万个复刻版,但也是一笔赚钱的买卖。

昆斯的《Balloon Dog》、Kaws的《Companion》、村上隆的《Mr. Dob》……最受青睐的“Hi-Lite”艺术家擅长创作极具辨识度的儿童风和讽刺风人物。总之,他们懂得创建自己的品牌。


数字敏捷性

艺术市场在数字化的进程中稍显滞后。一场新冠疫情使得艺术市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如何加快步伐迎头赶上。


2020年注定成为刻骨铭心的一年。春天到来之前不久,一场前所未有的卫生危机让所有“正常”业务完全瘫痪。这不是艺术市场必须应对的第一个危机。之前的海湾战争让艺术品买卖停滞、艺术价格暴跌了三年。1990至1993年,拍卖价格下跌了一半。第二个危机与2008年秋天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引发的次贷危机相关。它在艺术品买卖停滞方面的影响程度不如90年初,但它造成了价格暴跌(2008年下跌27.1%,2009年一季度下跌4.4%)和拍卖行成交额巨亏。2009年,次贷危机后一年,拍价过千万美元的作品数量飙升75%;下跌是短暂的,市场从2010年起明显重回增长态势。

 

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给艺术产业造成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2020年3月11日之后,为了遏制病毒传播,博物馆、博览会、画廊、文化场所、拍卖行必须遵从政府的建议,不得不向公众关闭大门。对许多画廊而言,打击是毁灭性的,其中一部分总成交额出现暴跌(有的跌幅达90%)。拍卖公司方面,疫情导致拍卖会推迟或是索性取消线下拍卖会。

 

与其他零售行业相比,艺术界已然滞后。(卓纳画廊)

 

当代艺术季度总成交额

 

当代艺术季度总成交额

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当代艺术市场的拍卖总成交额。

 新举措

 

如果说新冠疫情给画廊和拍卖行的生意造成巨大的危机,它也创造了一个反思和探索的机会,以便迅速找到新的方式让艺术从业者与他们的受众对话。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取消线下展览之后,决定在线上开展。这一举措吸引了大批线上参观者:访问量达25万人次,而2019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线下访客才9万人次。

 

参展商得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创造了好几笔漂亮的交易,比如常青画廊代理的安东尼·葛姆雷的一件雕塑以近50万美元成交,卓纳画廊代理的马琳·杜玛斯的一幅画作以260万美元成交。值得一提的是,很早就推出“线上展厅”的卓纳画廊早就在参观网络和线上购买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卓纳画廊还设有专门负责数字开发和线上销售的部门,该部门共有12个人,其中四人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招募的。

 

三月中,卓纳画廊对《纽约时报》表示:“与其他零售业相比,艺术界已然滞后”(“Art Galleries Respond to Virus Outbreak With Online Viewing Rooms”,引自Robin Pogrebin,2020年3月16日)。至于艺术博览会,和画廊以及拍卖行一样,必须要有一场危机来加速推动数字化发展。

 

人们的购买习惯已经彻底被颠覆。

 

拍卖行竭力避免最坏的情况,即市场完全停滞,为此紧急改进它们的网站以便增加线上销售,因为这是继续拍卖业务并与藏家保持联系的唯一渠道。

 

疫情之初,苏富比一马当先,把线上拍卖会列为其发展战略的核心。2019年传媒电信大亨Patrick Drahi对它的收购似乎促进了这一趋势。苏富比的网上销售2019年增长了25%,2020年再创新高。截至3月,苏富比在作品成交数量上已经领先竞争对手佳士得10倍。4月,苏富比入账640万美元,创下了网上销售新纪录。总成交量有一半以上超过其最高估价。在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竞拍者们透过他们的屏幕以超乎想象的热情竞逐拍场。入夏之前,购买习惯已然被颠覆:苏富比的网上拍卖吸引了30%至35%的新竞拍者。

 

第一个百万美元成绩由乔治·康多的一幅油画创造,成交价为130万美元,是预估价格的两倍(《Antipodal Reunion》2005年)。这是有史以来苏富比网上拍卖成交价最高的画作。正如这一成绩预兆的那样,推出作品的质量和拍价水平在接下来的几周双双迅速提升。

 

6月29日,依然是网拍,苏富比再创新高,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巨制三联画拍出了8,450万美元天价(《Inspired by the Oresteia of Aeschylus》,1981年)。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苏富比证明了高端业务并未随疫情消亡,即使处于经济脆弱的时期,它仍然可以说服藏家出售高端作品。这幅三联画的拍卖将艺术市场推进一个新时代——名品网上拍卖的时代。

 

当代作品网上拍卖十强


艺术家 作品 成交价格 日期 拍卖行
1 巴斯奇亚 (1960-1988) Untitled (Head)》 (1982) 1,520万美元 2020年6月29日 纽约苏富比
2 巴斯奇亚 (1960-1988) Untitled》 (1983) 290万美元 2020年6月29日 纽约苏富比
3 王俊杰 (1984-2019) The Realm of Appearance》 (2018) 180万美元 2020年6月29日 纽约苏富比
4 乔治•康多 (1957-) Woman With Golden Hair》 (2018) 160万美元 2020年5月28日 伦敦苏富比
5 村上隆 (1962-) Flower Matango A》 (2001-2006) 140万美元 2020年6月29日 纽约苏富比
6 肖恩•斯库利 (1945-) If》 (1986) 130万美元 2020年6月29日 纽约苏富比
7 理查德·普林斯 (1949-) Untitled (Cowboy)》 (2015) 130万美元 2020年6月29日 纽约苏富比
8 乔治•康多 (1957-) Antipodal Reunion》 (2005) 130万美元 2020年4月21日 伦敦苏富比
9 克里斯托弗·伍尔 (1955-) Untitled》 (1988) 120万美元 2020年5月14日 纽约苏富比
10 张晓刚 (1958-) 天堂四号》(2010) 110万美元 2018年6月25日 孟买Asta Guru
© artprice.com

和线下拍卖一样,巴斯奇亚在线上拍卖成绩排行榜上稳坐头把交椅。

 

佳士得助推

 

经过两个月的建立和试验之后,佳士得在5月突然发力,网上拍卖成交额翻了一番。然后,它在投入和创意方面继续加码,7月份重新出击高端市场,推出名为“ONE: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ONE: A Global Sale of the 20th Century)的大型拍卖会。佳士得在新闻通报中把这场绝无仅有的拍卖会称之为“空前的盛会”,它集结了香港、巴黎、伦敦和纽约的四场名品拍卖会。四场跨国界的拍卖会合一,通过网上现场接力与时区、空间和时间赛跑。全球共计售出了80件杰作:香港10件,巴黎15件,伦敦21件,纽约34件,合计揽金4.2亿美元。乔治·康多在亚洲拿下第一,其油画《Force Field》(2010年)以690万美元成交。当代绘画界新星乔纳斯·伍德尼古拉斯·帕蒂 的两幅静物画双双超过百万美元。纽约拍场上最当代的作品,格伦·利根的《Stranger #34》,以180万美元成交。

 

终于,艺术界开始了虚拟化。

 

“ONE”在多个方面具有实验性:除了普遍使用的数字技术,它还瞄准了AR技术。扫描与作品关联的二维码即可在竞拍大厅中欣赏作品。艺术家KAWS在3月份预料的通过智能手机下载虚拟Compagnons,让艺术作品通过沉浸式体验永久保存。2020年,终于,艺术界开始了虚拟化。

到目前为止,应用于艺术产业的新技术可让作品的细节无限放大,最细微的笔痕都能放大欣赏。今后,随着未来开发的沉浸式体验愈发逼真,人们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把作品(虚拟地)挂在自家墙上。这些新工具将进一步刺激购买意愿。仍然有许多买家认为与作品进行实体接触才是决定要不要下单的关键,不过对于市场即将迎来的“自幼就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新生代艺术爱好者)而言,实体接触自然会越来越少。

 

网上拍卖总成交额演变

网上拍卖总成交额演变

灵活应变的拍卖行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力发展网上拍卖。


全球前1,000强当代艺术家(2000年至2020年)

排名 艺术家 原籍 总成交额 总成交量 最高拍卖纪录
1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让-米歇尔·巴斯奇亚 美国 2,175,601,772 $ 1,480 110,487,500 $
2 Jeff KOONS (b. 1955) 杰夫·昆斯 美国 938,580,226 $ 1,902 91,075,000 $
3 Damien HIRST (b. 1965) 达米恩·赫斯特 英国 695,561,587 $ 4,244 19,213,271 $
4 Christopher WOOL (b. 1955) 克里斯托弗·伍尔 美国 623,835,363 $ 565 29,930,000 $
5 ZENG Fanzhi (b. 1964) 曾梵志 中国 518,502,109 $ 639 23,276,760 $
6 Richard PRINCE (b. 1949) 理查德·普林斯 巴拿马 506,072,375 $ 1,110 9,685,000 $
7 Peter DOIG (b. 1959) 彼得·多伊格 英国 490,529,397 $ 695 28,810,000 $
8 ZHANG Xiaogang (b. 1958) 张晓刚 中国 357,471,050 $ 744 12,142,379 $
9 Yoshitomo NARA (b. 1959) 奈良美智 日本 327,724,900 $ 2,727 24,949,674 $
10 Keith HARING (1958-1990) 凯特·哈林 美国 304,437,285 $ 4,806 6,537,500 $
11 CHEN Yifei (1946-2005) 陈逸飞 中国 299,452,954 $ 425 22,640,280 $
12 ZHOU Chunya (b. 1955) 周春芽 中国 295,848,941 $ 1,067 6,743,740 $
13 Rudolf STINGEL (b. 1956) 鲁道夫·斯汀格尔 意大利 258,655,405 $ 295 10,551,500 $
14 Martin KIPPENBERGER (1953-1997) 马丁·基彭伯格 德国 234,731,788 $ 870 22,565,000 $
15 Takashi MURAKAMI (b. 1962) 村上隆 日本 223,886,526 $ 5,512 15,161,000 $
16 Anselm KIEFER (b. 1945) 安塞姆·基弗 德国 192,988,211 $ 501 3,997,805 $
17 George CONDO (b. 1957) 乔治·康多 美国 190,719,780 $ 996 6,162,500 $
18 LIU Ye (b. 1964) 刘野 中国 174,088,326 $ 452 6,652,788 $
19 KAWS (b. 1974) 布莱恩·唐纳利 美国 165,762,183 $ 2,104 14,772,677 $
20 Mark GROTJAHN (b. 1968) 马克·格罗蒂扬 美国 165,393,909 $ 199 16,767,500 $
21 Anish KAPOOR (b. 1954) 阿尼什·卡普尔 印度 160,687,722 $ 593 3,877,856 $
22 YUE Minjun (b. 1962) 岳敏君 中国 159,025,982 $ 546 6,934,018 $
23 Mark BRADFORD (b. 1961) 马克·布莱德福特 美国 150,266,461 $ 104 11,979,851 $
24 Andreas GURSKY (b. 1955) 安德瑞亚·古尔斯基 德国 145,196,682 $ 612 4,338,500 $
25 Cindy SHERMAN (b. 1954) 辛蒂·雪曼 美国 143,201,438 $ 1,284 6,773,000 $
26 LIU Wei (b. 1965) 刘炜 中国 142,889,765 $ 463 5,010,360 $
27 Albert OEHLEN (b. 1954) 阿尔伯特·厄伦 德国 132,382,077 $ 352 7,552,473 $
28 LUO Zhongli (b. 1948) 罗中立 中国 120,860,694 $ 566 7,249,370 $
29 LIU Xiaodong (b. 1963) 刘小东 中国 118,962,884 $ 194 8,526,560 $
30 FANG Lijun (b. 1963) 方力钧 中国 114,897,985 $ 379 7,661,024 $
31 Cecily BROWN (b. 1969) 塞西莉·布朗 英国 112,807,340 $ 229 6,776,200 $
32 WANG Yidong (b. 1955) 王沂东 中国 109,543,451 $ 295 3,380,310 $
33 Maurizio CATTELAN (b. 1960) 莫瑞吉奥·卡特兰 意大利 108,031,250 $ 615 17,189,000 $
34 Sean SCULLY (b. 1945) 肖恩·斯库利 爱尔兰 104,308,488 $ 811 1,760,000 $
35 Mark TANSEY (b. 1949) 马克·坦西 美国 102,691,761 $ 79 7,453,600 $
36 Miquel BARCELO (b. 1957) 米盖尔·巴塞罗 西班牙 101,043,596 $ 553 6,322,155 $
37 HE Jiaying (b. 1957) 何家英 中国 100,566,081 $ 536 2,267,340 $
38 BANKSY (b. 1974) 班克斯 英国 100,430,932 $ 2,815 12,230,208 $
39 Marlene DUMAS (b. 1953) 马琳·杜玛斯 扎伊尔 100,083,485 $ 708 6,333,848 $
40 Antony GORMLEY (b. 1950) 安东尼·葛姆雷 英国 93,710,966 $ 528 6,911,977 $
41 WANG Guangyi (b. 1957) 王广义 中国 92,695,076 $ 623 4,136,541 $
42 AI Xuan (b. 1947) 艾轩 中国 88,327,313 $ 395 3,762,296 $
43 Kerry James MARSHALL (b. 1955)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 美国 88,119,218 $ 69 21,114,500 $
44 Adrian GHENIE (b. 1977) 艾德里安·格尼 罗马尼亚 87,944,652 $ 136 9,054,022 $
45 John CURRIN (b. 1962) 约翰·柯林 美国 86,163,863 $ 174 12,007,500 $
46 Thomas SCHÜTTE (b. 1954) 托马斯·舒特 德国 82,782,966 $ 302 5,317,000 $
47 YANG Feiyun (b. 1954) 杨飞云 中国 79,471,568 $ 217 5,440,650 $
48 Wade GUYTON (b. 1972) 韦德·盖顿 美国 76,657,692 $ 171 5,989,000 $
49 WANG Mingming (b. 1952) 王明明 中国 72,811,079 $ 1,159 1,395,847 $
50 CAI Guoqiang (b. 1957) 蔡国强 中国 69,682,287 $ 335 9,548,229 $
51 Hiroshi SUGIMOTO (b. 1948) 杉本博司 日本 68,162,478 $ 1,804 1,888,000 $
52 Günther FÖRG (1952-2013) 昆特·福格 德国 66,672,251 $ 1,708 1,220,000 $
53 ZHU Xinjian (1953-2014) 朱新建 中国 62,356,963 $ 2,755 1,032,873 $
54 Mike KELLEY (1954-2012) 麦克·凯利 美国 61,684,206 $ 365 3,301,000 $
55 Jenny SAVILLE (b. 1970) 珍妮.沙维尔 英国 60,565,016 $ 69 12,490,583 $
56 LIU Dawei (b. 1945) 刘大为 中国 60,190,374 $ 633 2,723,028 $
57 AI Weiwei (b. 1957) 艾未未 中国 58,722,792 $ 345 5,424,347 $
58 Robert GOBER (b. 1954) 罗伯特·戈伯 美国 58,406,216 $ 233 7,287,500 $
59 Julie MEHRETU (b. 1970) 朱莉·梅雷图 衣索比亞 57,797,918 $ 150 5,631,696 $
60 Glenn BROWN (b. 1966) 格伦·布朗 英国 57,067,744 $ 80 8,086,410 $
61 YAN Pei-Ming (b. 1960) 严培明 中国 57,029,680 $ 281 2,048,976 $
62 SHI Guoliang (b. 1956) 史国良 中国 55,933,562 $ 761 1,826,867 $
63 Jonas WOOD (b. 1977) 乔纳斯·伍德 美国 54,748,359 $ 255 4,928,500 $
64 LENG Jun (b. 1963) 冷军 中国 53,509,257 $ 205 10,009,423 $
65 Neo RAUCH (b. 1960) 尼奥·罗施 德国 53,171,486 $ 477 1,746,631 $
66 Glenn LIGON (b. 1960) 格伦·利根 美国 51,718,986 $ 242 3,973,000 $
67 HUANG Jiannan (b. 1952) 黄建南 中国 51,193,375 $ 122 6,561,762 $
68 Urs FISCHER (b. 1973) 乌尔斯·菲舍尔 瑞士 49,553,306 $ 95 6,802,500 $
69 Thomas STRUTH (b. 1954) 托马斯·斯特鲁斯 德国 49,401,311 $ 775 1,810,000 $
70 FANG Chuxiong (b. 1950) 方楚雄 中国 46,685,367 $ 1,483 529,368 $
71 Juan MUÑOZ (1953-2001) 胡安·莫兹 西班牙 46,464,919 $ 170 5,428,395 $
72 Robert LONGO (b. 1953) 罗伯特·隆戈 美国 45,961,451 $ 1,116 1,575,000 $
73 Vik MUNIZ (b. 1961) 维克·穆尼斯 巴西 43,080,450 $ 1,085 293,000 $
74 Julian SCHNABEL (b. 1951) 朱利安·施纳贝尔 美国 42,627,306 $ 505 1,452,500 $
75 Elizabeth PEYTON (b. 1965) 伊丽莎白·佩顿 美国 42,333,156 $ 357 1,745,000 $
76 Robert COMBAS (b. 1957) 贡巴斯 法国 41,708,716 $ 2,798 353,446 $
77 XUE Liang (b. 1956) 薛亮 中国 40,266,656 $ 528 2,143,595 $
78 I Nyoman MASRIADI (b. 1973) 埃·尼欧曼·米斯尼亚迪 印尼 39,799,622 $ 227 1,006,434 $
79 Felix GONZALEZ-TORRES (1957-1996) 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 古巴 39,118,991 $ 143 7,669,000 $
80 Robert MAPPLETHORPE (1946-1989) 罗伯特·梅普勒索普 美国 38,656,773 $ 1,705 726,435 $
81 CHEN Danqing (b. 1953) 陈丹青 中国 38,211,378 $ 183 3,553,500 $
82 Tony CRAGG (b. 1949) 托尼·克拉格 英国 38,205,535 $ 424 1,051,086 $
83 William KENTRIDGE (b. 1955) 威廉·肯特里奇 扎伊尔 37,768,592 $ 1,269 1,538,500 $
84 Marc QUINN (b. 1964) 马克·奎安 英国 37,710,281 $ 481 1,325,000 $
85 REN Zhong (b. 1976) 任重 中国 37,607,375 $ 368 2,760,406 $
86 Chris OFILI (b. 1968) 克里斯·奥菲利 英国 37,464,245 $ 341 4,541,955 $
87 LI Chen (b. 1963) 李真 台湾 36,459,953 $ 233 1,426,735 $
88 Thomas RUFF (b. 1958) 托马斯·鲁夫 德国 35,971,976 $ 1,450 240,379 $
89 Subodh GUPTA (b. 1964) 苏博德·古普塔 印度 34,675,415 $ 146 1,198,592 $
90 Sterling RUBY (b. 1972) 斯特林·鲁比 德国 34,591,730 $ 223 1,785,000 $
91 Luc TUYMANS (b. 1958) 吕克·图伊曼斯 比利时 34,573,115 $ 375 2,699,750 $
92 XU Bing (b. 1955) 徐冰 中国 34,343,266 $ 272 1,884,850 $
93 YIN Zhaoyang (b. 1970) 尹朝阳 中国 34,110,319 $ 275 1,655,181 $
94 Ronald VENTURA (b. 1973) 罗纳德·文图拉 菲律宾 33,875,720 $ 227 1,082,812 $
95 HE Duoling (b. 1948) 何多苓 中国 33,408,333 $ 193 1,707,960 $
96 Ugo RONDINONE (b. 1964) 乌戈·罗迪纳 瑞士 33,284,074 $ 333 1,131,000 $
97 Rosemarie TROCKEL (b. 1952) 罗斯玛丽·特洛柯尔 德国 33,143,278 $ 469 4,981,000 $
98 Beatriz MILHAZES (b. 1960) 比特利茲·米拉塞斯 巴西 32,924,650 $ 116 2,098,500 $
99 Joe BRADLEY (b. 1975) 乔·布雷德里 美国 32,829,770 $ 97 3,077,000 $
100 XU Lele (b. 1955) 徐乐乐 中国 32,654,192 $ 823 1,420,848 $

继续发掘全球前1,000强
© artprice.com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