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名称:《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原作画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1890年 荷兰)
作品尺寸:70x100cm
作品材质:油画布 (带内框)
完成创作:1888-1889
原作材质:油彩画布
原作尺寸:92.4 x 71.1 厘米
画作收藏: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PMA、慕尼黑新美术馆 (Neue Pinakothek)
费城博物馆收藏的《向日葵》是凡高在阿尔创作的七幅《向日葵》的最后一幅。绚丽明亮的铬黄色把整个画面烘托得满怀激情,花蕊在相叠的点彩下,呈现不同的色泽,花瓣在交叉条纹的烘托下,显得突出而浑厚,背景与花瓶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笔法下,制造出肌理的粗糙美。十二朵向日葵在凡·高豪放又多变的艺术笔法下,像在一团团熊熊燃烧、旋转不停的火球,充满了无穷的生命力,在一个多世纪之后依旧栩栩如生地呈现世人的眼前。可以说凡高用他的画笔赋予了这些向日葵新的生命。
梵高的《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有两幅,另一幅收藏于慕尼黑新美术馆 (Neue Pinakothek)
1889年1月,梵高临摹了自己之前所创作的花瓶里的向日葵系列,将其中1888年8月创作的《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临摹了一幅;1888年8月创作的《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临摹了两幅。
临摹的作品与原创的画作在布局上并没有差异,很难分辨哪一幅是前作、哪一幅是临摹。我们现在明显看出两者的色泽差异纯粹是由于各自博物馆灯光效果的不同和摄影器材不同所造成的。
虽然两幅《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都是梵高的亲笔画作,但严格意义上讲,1888年8月的是画家照着实物创作的原作;而1889年1月的则是仿品(Repetition),只是这个仿品和赝品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如果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前一幅是摄影师对着自然风景拍的;后一幅则是对着照片翻拍的。
《费城艺术博物馆 收藏手册》(1995年),第207页,是这样描述的:
Whether the Philadelphia Sunflowers precedes Gauguin's visit or is one of two replicas Van Gogh painted the following year, it is an explosion of brilliant color and agitated outlines the twelve flowers as full of angular energy and as vital and vivid in personality as the artist who painted them.
费城的向日葵无论是在高更拜访之前的画作还是在第二年的梵高作品,它展现了一种绚丽的色彩和焦虑的轮廓,这十二朵花充满了棱角的能量,像画它们的艺术家一样生气勃勃,生动清晰。
1888年10月高更来到时,其中两幅向日葵被用来装点高更的卧室,这位法国画家对此非常欣赏。这些在《费城艺术博物馆 收藏手册》中都有明确地记载:
While he waited for Paul Gauguin to join him in the Provençal city of Arles in 1888,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five audaciously decorative still lifes of sunflowers in simple earthenware jugs. At least two of these canvases decorated Gauguin's bedroom when he reached the city late in October, and the French painter came to admire them greatly.
高更的这位荷兰朋友通过这些向日葵画作直接地给了他一些好的建议,在他的画作中添加了鲜艳的色彩,以避免单调乏味。
Gauguin later claimed that the sunflower paintings directly reflected his own good advice, generously offered in Arles, that his Dutch friend avoids monotony by adding "bugle notes" of brilliant color to his paintings.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费城PMA也分不清了,究竟是1888年的还是1889年的,反正都很绚烂、都很有生气。
德国人坚称梵高第一幅《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收藏于慕尼黑新美术馆,即1888年8月所绘的那幅。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已没有争议:
1888年8月的第一幅收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梵高原创。
1889年1月的一幅梵高本人的临摹品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1889年1月的一幅梵高本人的临摹品收藏于日本东京损保日本东乡青儿美术馆。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有争议:
1888年8月的第一幅收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这幅画的签名Vincent与花瓶分界线不平行。
或者
1888年8月的第一幅收藏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这幅画的签名Vincent与花瓶分界线平行。
两者之间必有一幅是1889年1月梵高本人的临摹品。至少费城并没有承认是1889年1月的。
从签名Vincent的平行度和放置位置来看,费城那幅更加工整、正式一些;慕尼黑那幅则相对随意一些。不过根据签名并分不出谁是谁非,看看伦敦、阿姆斯特丹的就知道了,没有规律可言。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法国瓦兹河畔举起一把左轮手枪朝自己射击,约30个小时后的7月29日,这位37岁的画家因伤势过重去世。
此前两年,梵高在阿尔勒绘制了7幅《向日葵》,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其中一幅曾悬挂于“黄色房屋”中高更卧室内,另一幅为1889年梵高依据高更卧室内的一幅创作的相似版本。
1888年梵高来到阿尔勒,他迷恋于法国南部的城镇风光,并用画笔记录下一切的美好,他梦想自己在一个艺术家的“黄色房屋”中创作,他写信给他的朋友保罗高更,描述自己对绘画的意见和阿尔勒的所见所闻,并邀请高更同住。
同年秋日,高更的到来让梵高的梦想得以实现。在梵高为高更准备的房间中装饰着他亲手绘制在墙上一朵朵小花,以及一些作品,其中就包括一幅黄色背景下陶瓷花瓶中的向日葵(今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但事实上,在等待高更到来的日子梵高开始绘制《向日葵》,如今其中的5幅收藏于全球5家博物馆中。
两位任性艺术家的共处注定是短命的,很快他们的关系开始恶化,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讨论也变得更为激烈。 终于,在圣诞节的前夕,他们经历了激烈的争吵,随后,惊慌失措的梵高割下了自己的左耳,高更回到巴黎,两个月的相处宣告结束。
但几周后,高更写信给梵高,希望得到“黄色房屋”中挂在自己卧室那幅《向日葵》,称赞它是“梵高风格中必不可少的完美画面”。
可以理解的是,梵高并不愿意将这幅被认为最有成就的作品交给高更,所以他决定画另一个版本的黄色“向日葵”与高更的作品交换。这幅作品在1889年1月完成。
这两幅完成于1888年和1889年的《向日葵》,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其中1888年创作的那幅被认为是《向日葵》系列中最好的一幅。(注:下文中1888年的《向日葵》作“英国版”,1888年作“荷兰版”)
梵高自己也将1889年创作的今藏于荷兰的《向日葵》称为是1888年版本的“重复”,但“重复”应该如何理解?是临摹?还是其他含义?
对此,艺术史学家和策展人长期以来的一直想了解梵高所谓的“重复”与前者有多少不同?荷兰版是否只是英国版的“副本”?荷兰版是独立艺术品还是介于两者之间?
英国国家美术馆和荷兰梵高博物馆的保护专家在过去三年中进行了一项广泛的研究项目,得出的结论是:荷兰版“并非原始作品的精确副本。”
“虽然调色板用的同一块,但是使用了不同的颜色、笔触的纹理也有差异。”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Ella Hendriks说。
因为英国版和荷兰版都因为过于珍贵和脆弱无法并置比较,所以这项研究基于高科技的移动扫描技术对作品进行的虚拟并排比较。研究人员将移动数字扫描设备带入博物馆,在不接触艺术品的前提下将油漆层、笔触和颜料进行物理分析,然后将得出的数据精密比对。
在梵高去世后,他的向日葵和自画像成为了属于梵高的经典图式。自1901年以来,几乎所有梵高展的回顾展都需要至少一张《向日葵》,并且拍卖会上《向日葵》创纪录的价格也显示了该系列作品在公共领域的成功。
虽然梵高本人并未对该系列作品没有特别的讲述,但他在很多信中都提到了向日葵,这让我们有了一些想法。在1888年8月21日写给妹妹的一封信中,他提到他的朋友高更要来阿尔勒和他一起住在他的黄色房子里。接着他说他打算只用向日葵来装饰整个画室。虽然这幅画最初是为高更而作,但梵高后来把向日葵作为自己的个人艺术签名,并在1889年的另一封信中告诉弟弟西奥:“向日葵是我的。”
商品属性 [有无框] 有内框 [尺寸(厘米)] 70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