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中国画收藏投资的误区

浏览历史

中国画收藏投资的误区
云峰画苑郭浩满 / 2011-10-16

  近年来,中国画的投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掀起。各地字画拍卖如火如荼,拍卖成绩不断创出新高,若以2003年初至今的一年多,许多老中青优秀作品的市值 行情已在不知不觉中上升了60%-100%,可称气势如虹。配合着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和财富效应, “乱世黄金、盛世字画” 之说已得到充分体验。事实上,当市场有较多资金投入市值仍偏低的中国画市场,当强大的需求对于数量有限的供应,作品市值急促上升已属必然。 然而,当人人看好中国画的升值前景、意欲投入以分享这一大好投资机遇时,不可不知,前面尚有许多五花八门的陷阱和误区,如不小心被骗上当,不仅得不偿失, 且影响心身。 现列出如下谬误以供读者参考: 1.古代名家字画收藏,如今机缘基本上已经结束。因早在清代盛世,历代名画已高度集中于清宫及著名藏家手中,晚清流失了部分精品往欧美,其余大多数在台北 故宫和北京故宫,亦有部分流入中国各地著名博物馆。过去十多年,中国古字画拍卖基本只在伦敦和纽约举行,因西方当时尚有一些货源。近年欧美不再拍卖古字 画,古字画的拍卖方在亚洲举行。但由于精品稀少,鉴证亦较困难,即使偶遇佳作,亦须付出较大代价。至于民间时有出现的古代名家字画,尽管都伴随着一个动听 的故事,但99.99%都是赝品,不要抱侥幸之心;   2.越旧越值钱,相信目前许多人已不太相信了,但此论仍能迷惑部分人士。事实上,艺术品的价值始终跟作品的艺术高度、制作难度和精美罕有程度挂钩,较远古 的作品尽管尚有历史文物研究价值,但低技术含量的作品始终不及高难度精品,正如远古的简陋陶瓷制品远远不及清代官窑精品的收藏价值。清代大量非创派画家作 品远不及近现代画家的作品价值;   3.辈份之说,目前在许多收藏人士中尚有一定市场。如某某大师的作品值钱,则他的老师或师兄的作品都应有高的价值,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论调。事实上,艺术作 品的价值只跟作者有直接关系,谁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流派,谁具有高难度的艺术技巧,谁就拥有历史的定位。正如清代四位任氏画家,论辈分以任伯年最低,但只有 任伯年能凭着作品的鲜明风格和高超技艺成为晚清一代大师。又如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等的作品具有颇高市场价值,不代表他们的老师辈画家同具高的价值,这 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4.职位之说,目前国内许多收藏家尚以画家职位高低来定的作品价值,以为官职大,名气自然大,作品价值必高。一时间,各地在文化部门、美术家协会、文联、 画院任高职的画家都门庭若市,不管水准高低,一律财源广进。同时亦引发了许多画家为此而争名夺位。事实上,历史上任何画家,最终仍凭作品定位。当年任伯 年、齐白石和张大千都以卖画为生,并无什么崇高职位,只靠作品的实力赢取历史的认同,相反许多地位显赫的画家,作品水准平平却获得极大的鼓吹和抬捧,但当 人离其位或身故之后,作品市值出现大幅下跌;   5.传人之说,许多名画家的后人或弟子往往以某某传人作为自己作品的号召力,并标榜得前人真传,作品可以乱真。殊不知这恰好证明了自己的作品没创意,艺术 上没主见,充其量只是抄袭临摹得不错而已。中国历代艺术大师都主张师造化,只有另立门户,另创新画风,方有永恒价值。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