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油画,像股市里找“蓝筹”

浏览历史

油画,像股市里找“蓝筹”
投资者报 记者 肖妤倩 / 2011-07-11

  和上市公司打过交道的记者,都会感觉“内幕不好挖”,但若是深挖,还是能挖出些名堂。若不幸被挖,则ST、*ST直至退市;若有幸不被挖,仍可以继续活蹦乱跳。

这就是A股江湖。模糊中有明晰的一面,明晰中有模糊的一面,有些像中国的当代艺术,即使已是泡沫横行,接盘者仍旧不亦乐乎,拍卖场上仍旧举牌呐喊。在这个被热气球堆起来的市场里,那些油画远远没有A股里的公司透明。

有些艺术家在世,真伪易辨,但是他们的生产力有限,不能说今年画5幅,明年的生产力就能翻10倍,达到50幅;有些艺术家已逝,画作真伪难辨,且已停止 生产,只能靠存货年复一年的上涨,让藏家吃吃老本。不像上市公司,即便是总裁“驾崩”,也还有副总裁、员工,有实实在在的公司实体,还能继续创造利润,更 不会说,突然冒出个山寨公司需要打假。

油画,是一个更可怕的股市江湖。

找“蓝筹”是很难的

2000年高小华作品首次拍出百万,2006年张晓刚的《天安门》以1804万港币刷新中国当代油画天价纪录,2008年11月蔡国强《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以7424万港币成交,创下三项世界拍卖纪录。

寒舍艺术中心执行长、曾创下千万英镑出价纪录的拍卖鬼才王定乾一口认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由“百万俱乐部”到百万美元乃至千万美元,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市场的“蓝筹股”。

但是,细分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油画领域,并非所有作品都能被冠上”蓝筹”名号。

按照艺术品投资的逻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周期至少为3至8年,一名艺术家的推广期少则需要3年,多则需要5年以上。因此,成熟画家胜就胜在稳健,其作品价位一般较高。

比如吴冠中、颜文梁那一拨20世纪初期画家的作品价格就不菲,总能在市面上占据较大盘面。博宝艺术网油画销售负责人王军表示,他们的画好卖,只要价格合适,就有人接盘。

但是市场对其认可度总有偏差,口味不同的藏家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说法,比如颜、吴的作品,就有藏家表示很倒胃口,“这两人气质不行,”一个苏州小家碧 玉,画油画怎么画得出气质?另外一个是江苏宜兴人,那里出了好几个知名画家,性情类似,都是牢骚太盛,装腔作势到了极致,只能忽悠半懂不懂的艺术爱好者, 和蓝筹股不沾边。

在这些藏家看来,占据较大盘子的不一定是蓝筹。金融学意义上的蓝筹股,是具有稳定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公司的普通股票。大部分时候,蓝筹股往往也是大盘股,就像在A股上市的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一样。

模拟到油画市场,有些艺术家的作品称得上大盘股,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蓝筹。比如常玉,目前他在雅昌油画艺术家价格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在2010年秋入围前100名高价榜单中,油画及当代艺术占据7席。其中,最高价作品为常玉的《青花盆与菊》,以4583.8万元的成交价,一举夺得2010年秋季油画及当代艺术拍卖纪录的桂冠。

曾经,一位台湾人以几万欧元的价格从法国买回常玉的几百幅画,现在,这些作品的价格已经逼近几十个亿。艺术评论家刘梓封告诉记者,若论成长性,常玉则不 如赵无极,理由是,赵将中国绘画与东方艺术精神、西方传统绘画手段做了最有效的结合与互补,并形成新的具有世界性的艺术语言。而常玉的绘画更多的是在线条 的控制与造型处理上与西方进行接合,对美的阐释作了新解。从绘画史的角度看,赵强于常;从美学表达上看,没有标准。

赵的作 品,2009年公开拍卖总成交额为2.4亿元,比2008年增长32%。其中,一半来自于他最贵的5幅作品,包括由罗芙奥拍出的1964年所作价值 3363万元的《17.4.64》、由香港佳士得拍出的1957年所作价值3113万元的《NousDeux(Wetwo)》,还有1959年所作价值 2673万元《19-11-59》等。

由此赵坐上了《2010年胡润艺术榜》的第一把交椅,而前一年,这个位置是张晓刚。

一度被媒体称为既蓝筹又大盘的张晓刚,近日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生生息息的爱》成交价7906万港元创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纪录。

近几年张作品的成交价达千万的已司空见惯。业内人士透露,张作品的藏家实力雄厚且分散,因此价位无论如何也掉不下来。这些人称当代艺术F4(张晓刚、方 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的艺术家,盘子都足够大,价位也有目共睹,但是今后的成长性能有多大就很难说,或像万科股价,一年就涨那么一点。

油画市场风水轮流转,原来蓝筹未必永远蓝下去。

待价而沽的“小盘股”

早在几年前,刘梓封就研究出一些油画里的潜力股,他对记者表示,“到现在,这些潜力股还没有变。”

在A股市场,中小板上的小盘股常常成为潜力股的候选。它们盘子小业绩好,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油画市场不乏也存在这样的艺术家,刘提到了徐唯辛,九十年代末,徐开始创作《酸雨》,之后也走入一段观念绘画时期,虽然在思想上不及石冲来的深刻,但 2003年之后,他开始意识到现实主义应是他创作的路线,《工棚》、《打工图》,直到后来煤炭工人系列,已然洗刷掉了浮躁。 之后,徐唯辛与一家台湾机构 进行合作,市场潜力也被慢慢挖掘。博宝网数据显示,如今徐的画作每平尺价格已经两万元以上。

刘还提到了夏俊娜,曾几何时,夏是油画市场上的一颗新星,一时风光无两。随着一大批当代艺术家被画商、策展人们先后发掘,夏被淹没在一片耀眼的丛林中。但如果从技术、表现、审美意趣等综合水平来衡量,其作品在当代艺术中显然应该排在前列。

2010年秋季嘉德秋季拍卖会油画专场中,夏于2002年所作的《魔术盒》以58.2万元成交。一如刘所说,其价值还是会被藏家所重视。

和徐、夏站在同一阵线上的还有白羽平、谢东明、曹力等等。其作品价位不高,十足的小盘股,但随着艺术价值的慢慢挖掘,他们身上有着“黑马”一般的基因。

市场对于年轻艺术家也越来越重视,拍卖会上更有为其设立的专场。

北京诚铭国际2010年底在亚洲大酒店举槌的“被低估的艺术”专场,并没有去跟风追逐之前那些被市场热捧的熟面孔,而是以非常冷静而严谨的视角,打造了名为“被低估的艺术”专题板块。

当代艺术中,夏俊娜、熊宇、沈娜、高瑀、黄宇兴、王一凡、文川、徐毛毛等一批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被一一呈现。“闪客大王”卜桦作为当代中国70后女艺术 家的代表,其作品有着浓郁的都市情怀和精英女性思维模式,而此类正是当前被诸多收藏机构最看好的品种,且价格仅在数万元一幅。

诚铭国际认为,这些艺术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市场发掘。

同A股市场相比,这些小盘潜力股仍旧没有上市公司那么透明。每年,大批大批的学生从各种各样的美术学院毕业,开始延续艺术的套路。他们去年的画作风格怎样,如今有没有进行转换,转换之后又有多大的价值,这些都值得推敲,甚至之前的风格会永远雪藏。

不像上市公司,即便是团队扩张,商业模式改变,业务转型,也是有目共睹,需要进行披露的。但是对于艺术家,披露与否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

“这里泡沫巨大”

蓝筹也好,小盘也罢,他们像鲶鱼一般搅动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且将这个十年前同海外艺术市场相距甚远的状况彻底扭转。

这种扭转,火了一帮艺术家,肥了一群画廊,宰了一波藏家。但是福还是祸,谁也说不清。

作为当代艺术的亲历者,油画家王国斌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买画之人,投资多,真正的藏家少,这同国外截然相反,在海外,藏家是将其当成一个事业来进行。”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市场的成熟,王相信,最初的投资人也会向藏家转变,角色的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他乐观依旧。市场归市场,画归画,不论市场如何,画家最关键的还是作画。因为他最初创作的时候,从未想过“画能卖到多少钱”的问题,只要能参加画展便足矣。这也是很多艺术家最初“创业”时的共性。

作为艺术界的出走者,乾隆创投创始人查力曾经是艺术青年,而今在早期投资中干得风风火火,他逃离了艺术,逃离了一个让他觉得是怪圈的怪圈。

所以对于当代艺术,查力的观点令人深思,“这里泡沫巨大,可能还会增大,一系列的资本将实在不怎样的中国油画价格打翻梵高、毕加索未尝不可能,艺术品的价格从来不是科学的,而是在以‘中国世纪’的名义豪赌一把。”

指出泡沫之余,查力建议,不要跟风买画,自己喜欢就买,没准哪天就买到了当代的梵高。反过来想也是一样,即便你是古根海姆的女儿,也基本看不出中国的VC、PE、民营财主、海龟技术暴富……其中哪个有品味和素质,所以别玩油画,拍电影、办演唱会更容易。

而处于中间地位的人士,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马学东对当代艺术也颇为谨慎,“投资油画,赌的成分很高,主要看眼力,如今的市场价格已经不低。”

刘梓封和马的观点有些类似,他认为世界范围内,中国油画的价格已经不低,但高价和低价同在,总体上有如中国的贫富差距,价格体系还算合理。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中国近现代书画,当代油画更易于鉴别。表现强劲的“个股”层出不穷,但并非每一只都具有“黑马基因”,一些走势强劲的画家作品,并不排除人为炒作的原因,当泡沫被飞剑穿破之后,这些因炒作而飙升的作品价值势必下跌。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