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料本身上: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画质上:油画画在亚麻布等布料上,国画用的是宣纸
画的风格上: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
油画属于西洋画,国画是我国本土的东西,应该好区别
装裱方面:油画有框,没有玻璃镜片;国画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轴,无框无镜片,可以卷起,方便携带
中国画可以一画有四季。散点透视。线条本身就蕴涵着一种精神。油画只能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域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油画的产生
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 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 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杨·凡· 艾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 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 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 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 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 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材料和工具 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 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 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 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 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 不变。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 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 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 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 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 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 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 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 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 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中国画主要使用线条、轮廓、画面淡雅来达到意境,而油画主要使用光影、真实、画面鲜艳来自写实。而且,两者的绘画用的颜料也不同,中国画主要用水分较多,颜色素雅的颜料;油画主要使用粘黏性较大,色彩艳丽的颜料。中国画的画面给人颇附想象,优雅平静的感觉,油画则给人真实立体色彩明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