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中国画廊行业市场规范需规范

相关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画廊行业市场规范需规范
转载 / 2011-06-25

  目前,国内画廊困境重重,问题多多,不仅缺少有规模的品牌画廊,而且一些画廊连生计都难以维持,除了代销几张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外,甚至一年到头都没有 多少交易,更不用提画廊应同时具备的发掘新人、培养收藏群体的基本功能了——这些我们已在《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中国画廊》、《书画交易混乱画家变身画商》等 文章中做了详细论述。

我们之所以结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客观地评述中国画廊的生存现状,原因诚然不是唱衰中国的画廊业,而是试图通 过建设性的批评、探讨等,促使画廊行业进一步规范,营运水平不断提高,改变当下普遍存在的“卖画如卖菜”的现状,以期在不久的将来,画廊成为藏界进行艺术 品投资的最佳场所。

 以行业协会规范混乱的市场

众所周知,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拍卖行与画廊是分工明确的依存联盟,前者专职于少量精品的艺术品交易,后者则负责培育、推介艺术家。在欧美的许多国家中, 衡量一位艺术家的身价不是以获奖或头衔为标准,而是看其签约的画廊是否权威。然而世人皆知的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拍卖行则完全抢了画廊的风头,取代了 其某些重要功能。这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画廊业的发展潜力。

中国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刚刚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画廊业也正在建设之中,远没有进入繁荣阶段,更没有形成西方“画廊”概念中完善的运作机制和行业规则。 我们曾提到:许多当代中青年艺术家没有经过画廊的培育,直接拿作品到二级市场上拍出了惊人的价格,说明市场流通环节中一级市场“功能性”的缺失,甚至说明 所谓“一级市场”本身就是缺失的。而艺术品拍卖几乎被当作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代称,成为艺术品特别是绘画流通领域的第一风向标则最能体现这种不正常的功 能缺失。

曾一时,拍卖行担忧自己被传统角色远远甩在市场后面,便开始“抢镜头”、“塑造”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拍卖市场的如此火爆已经僭越了作为一级市场的画 廊。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统计:目前,全国有八百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一年举行约千场拍卖会,拍卖总额达二百二十多亿元人民币,除了目标明确地走高 端市场的一些大公司外,数目众多的小公司居然代替了画廊的位置,操纵起了艺术品一级市场。西沐研究员表示:“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国内的艺术品 市场缺少一套规范完整的市场制度与行业守则,致使国内拍卖业看上去很红火,实际上其中大量涌现的是原本根本进不了拍卖行的作品。”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著名 律师朱永平说:“必须完善现行《拍卖法》,因为它‘三不保’(不保真、不保质和不保量),加重拍卖行和送拍方的责任。”

同时,如果放任画廊“低位运行”,则不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艺术品拍卖会也会有“放大”效应,甚至为追求“纪录”而有不诚信行动。对此,中 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呼吁:“我们应该尽快成立如银监会一样的机构,制订完善的行业规则,加大对书画市场的监管力度。”

毋庸讳言,画廊按照综合市场价来确定艺术品价格的做法还是较为真实合理的。另外,比起一家拍卖行一般每年只举行次数有限的拍卖会,画廊能随时随地待 客,更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平稳发展。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应进一步将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向画廊归位,——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战 略。

 优秀画作的学术价值亟须重视

优秀书画作品的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即便有些优秀作品当下处于曲高和寡的非正常境况,譬如尚涛的格调高雅、笔墨重拙的大写意花鸟、黄一瀚 的直面新人类生活的“卡通一代”、鸥洋含蓄抽象的意象油画等,但随着国民审美素质的提高,其双重价值会逐渐被大众接受,所以画廊理应一视同仁地对待这类画 作的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然而,由于画廊经营者的素质等原因,现实却是今天的多数画廊看重的是画作的市场价值,而把学术价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毋庸置疑,画廊举办展览的目的是收藏作品、卖画、推介艺术家。但是,对于内地的大多数画廊来说,举办画展并没有考虑画作的学术价值,而是把画展变成了 纯粹的“展示”与销售。用许钦松的话说就是:“现在不少画廊卖画就像菜市场卖青菜,过一下手赚个差价。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把画作的市场价值和学术价 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销售,这样才能让优秀的美术作品充分彰显其价值。”把画作当青菜经营的恶果便是:艺术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画廊为了获取更大利 润,批评家为了争取更为丰厚的回报,在艺术品市场上自觉进入一种“合谋”状态。我们也曾在《艺术批评请走出与艺术家“合谋”的小圈子》抨击过这种祸乱艺术 品市场的不正常行为。此外,画廊还要在保持自己的学术品位和满足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之间进行痛苦抉择,最终在利益面前妥协。而对于策展人来说,价码开出来 不能不操作,面对各种层次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要说好话,策展人的解读变成了画廊办展、推介艺术家的武器。

目前,虽然环境的恶化并未使展览成为画廊经营的一个普遍趋势,但展览在画廊经营中的作用并未降低。与前几年某些画廊一年举办多达二十几个展览的蔚为壮 观的景象相比,今天的画廊似乎冷静了许多,因为生存成了一种要务。2009年,中国画廊业未进入一个展览年,却进入了为生存而斗争、挣扎的时代。在恶劣的 大环境下,真正有价值、值得称道的展览显得尤为稀少。所以,画廊只有怀着一种严肃、负责的心态去策划各种展览,重视优秀作品的学术价值,才能在困境中真正 改变今天悲惨的局面。

 国家公共艺术政策力度应加大

在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艺术品市场这个新兴的行业中,国家如何关注其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画廊业,如何在越来越强的国 际化特质与所在地域的本土化特质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发展壮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发展的过程来说,这种内外竞争的格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自身发展的结果,也 是大环境的催生物。在这个趋势中,纵览2009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画廊业的发展态势,调整的背后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严峻危机。当然,如何将这种危机不断 转化为机遇,这就需要全社会对画廊业的认知与重视,因为它是一个艺术企业,关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因此,提高认识、加强国家在画廊业发展过程的国家公 共艺术政策力度尤为关键。

那么,国家公共艺术政策力度应如何加强呢?西沐认为:首先要设立旨在扶植重点艺术创作工作的政策性艺术创作基金;其次,实行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画廊代 理制,即一个画家从未成名一直到成名的过程都由画廊代理,在此基础上实现画家、画廊双赢;再次,举办政府支持的艺术展会。政府支持的艺术展会是政府体制对 艺术接纳程度的“晴雨表”和“信号台”,参展作品被看做是一种学术认定,学术和人格好的策展人受到艺术圈同仁的尊重;最后,艺术市场多方整合。具体做法是 约请国内著名批评家、艺术家和策展人,组成学术委员会,推出由名牌独立策展人策划的主题展,并组织大众传媒对艺术进行报道,这就是整合了政府、媒体、企业 和公众资源而形成的具有主题性、实验性和探索性的艺术运作。

  西方艺术品市场中承上启下的画廊

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统计:目前,全球艺术品的营销金额已近四百亿美元。而在这个庞大的艺术品市场中,西方画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全球范围来讲,美国仍然是艺术品市场最发达、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尤其是近些年来,美国公众已经开始将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项目,刺激着美国艺术品拍 卖业和画廊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与美国艺术品市场中相对完善的法律监管制度以及对投资人利益有效保护的体系关系十分密切,这些机制确保了对市场的激励与约 束。同时,完善的画廊代理人制度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西沐介绍,美国的画廊作为艺术品流通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肩负着推动美国 艺术作品走向商业化、市场化的重要责任,其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作用可供我们的从业人员参考:

一、提供艺术品代理服务和销售服务,为投资者提供精选艺术作品;

二、发现和发掘具有潜力的、正在崛起的艺术家。画廊不仅承担艺术品的销售作用,也在艺术家、消费者和市场之间进行沟通,指导艺术家的发展方向;

三、承担着培养新人和推广新艺术家的重任,不仅需要在美国为他们进行本土宣传、推广,还需要在世界著名的艺术展览会、专题活动、高级主体会议上对签约的艺术家进行包装和推广;

四、为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提供美术作品、装饰艺术、收藏品等专业的鉴定、评估服务;

五、为艺术品的收藏家和爱好者提供专业服务。通常,画廊都聘请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士。他们对艺术品市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

六、通过市场分析数据,包括作品销售数据、未来作品的价格趋势、画家的历史数据等,为艺术品的收藏家和投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总之,西方画廊围绕着艺术品的鉴定、销售、艺术家发掘和培养而运作,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专业服务和可靠的产品,全方位服务的画廊在艺术品市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具备专业艺术品鉴定知识的画廊从业者,也在真诚地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购买帮助。

  结束语

《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指出:中国画廊目前还普遍存在资源缺乏、资金有限、目光短浅、信誉缺乏、盲目性大等问题。画廊的核心竞争力靠的是其自身不与 人同的眼光、稳妥的信誉、一级专家的能力。一级市场画廊只有开始规范运作、杜绝假画、确保艺术品的质量,才能建立和打造自己的画廊品牌。艺术品最大的优势 在于来源的可靠性,而一级市场诚信体系的建立和规范运作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作品真伪的难题,杜绝赝品混入市场。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职能的进一 步细化,许多画廊已经意识到品牌和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意识到建立自己诚信体系的重要性。画廊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的新理 念,就一定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并能在中国高速增长的市场中,获得自己持久的发展机会。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