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平价艺术品有多远?

相关商品

  • 街景
  • 街景
    本店售价:¥5000元

浏览历史

平价艺术品有多远?
大河网-大河报 / 2012-10-16


    一面是天价迭出,一面是市场爆冷,面临拐点,中国艺术品市场要背弃普罗大众而去,还是热情拥抱普通消费者对艺术品的渴求,迎来大众消费时代?

  市场先行者正在做出有效探索,业内人士指出,本土市场发掘是平价市场形成的关键

  阅读提示

  郑州市民杨小姐刚买了新房子,想挂些画来装饰房间,却苦于没有购买渠道:拍卖会上名画动辄几万、上百万元,不是普通白领能消费起的;逛逛画廊, 看上的作品价格也都在万元以上。杨小姐对记者表达了她的困惑——难道普通市民就只能去商场买那些千篇一律的印刷品,却无缘接触原创艺术品吗?

  长期以来,书画艺术品的高价,令许多普通消费者望而止步,这是否已经违背了艺术的初衷?业内人士对此不无忧虑——在消费社会,只有买得起的艺术才会让大众更加积极投身其中,也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艺术市场时,市场的基石才会变得更加稳固。

  A

  [现状]市场走高,中产是主力?

  艺术品有市场沉淀期,价格走高符合市场规律

  国内艺术品市场频频曝出的天价数字不得不让大众消费者形成一个固有印象——艺术品就是大众消费不起的奢侈品,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

  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会长胡聚堂对艺术品市场总体价位偏高的观点表示认同,作为市场资深人士,对近二三十年艺术品价格的突飞猛进,他感同身受。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名家的作品一平尺不过六七块钱,30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幅四平尺的作品,仅相当于当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受当时社 会条件限制,那时候尚未形成艺术品市场,即便是“平价”至此,除了收藏爱好者,普通人也不会花一个月工资去收藏一幅名家的艺术作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资本开始涌入艺术收藏领域,艺术品价格节节攀升。如今,名家画作早已不是工薪阶层一个月工资能买到的了。

  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艺术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流通的名家精品越来越少,这必然导致价格不断上升。胡聚堂认为,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中产阶层 形成了消费群体,他们注重精神享受,对艺术品的需求量很大。同时,艺术馆、博物馆等各类艺术机构吸收大量藏品,这些作品今后便不会轻易流入市场;此外藏家 也越来越多,他们手里的东西往往要沉淀十年八年才会再次出手,这就导致市场上的精品不断减少。“两方面综合在一起,把艺术品市场价位带起来了。”

  【解析】当代艺术作品虚高较普遍

  机制畸形导致价格不稳定

  除了上述正常的因素,艺术品市场价格高还有非正常原因。“尤其是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本不该这么高,而他们出于攀比心理,坚持把自己的作品定高价。甚至有人采取非正常手段,比如在拍卖会上炒作,找托儿,导致作品价位虚高。”

  一位市场资深人士尖锐指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整个市场机制则是更深层次的非正常价格推手。国外的艺术品市场经过漫长的培育发展,价格机制也非常 平稳,“画家经画廊培育出来,作品在一级市场慢慢被认可,价位稳定之后,再推入二级市场”,画家作品的价位由市场最终决定。而中国市场是典型的“官本 位”,美协、画院等官办组织是市场主导者,这些组织吸收会员,通过展览、比赛,根据会员级别和获奖情况把画家定位在某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作者有非常明确的 市场价位,有严格的等级。而原本应当是一级市场的画廊,在此中是没有话语权的。

  这位人士不无忧虑地指出:“现行体制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画廊要想自己运作画家,让市场接受,首先必须让官方认可,如果不与主流挂钩,不与体制妥协,就始终只能在边缘。”

  但市场人士表示相信,目前这种市场畸形只能是暂时的。“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成熟,人们会变得理性,到那时,市场自然会恢复到真正的价位,价格靠作品说话,一切由市场说了算。”

  C

  【尝试】 平价路线的市场探索

  找到文化传播与经营的结合点是关键

  刚从西安回来的画廊老板沙强胜此行感触颇深,跟记者聊起来的时候还有点小兴奋:“在西安看到了平价艺术品市场的有效尝试,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

  这是当地政府主导的一场展销活动,活动主题就叫“好画谁来买——陕西书画中心平价艺术季”。作品从全国各地的重点美院、画院师生处征集,“几千块钱一张,也有几万的,最贵的十万元,相当平价。”

  沙强胜特意询问了主办方,据说活动开始半个月,作品就卖出了一半,可以说市场反应相当好了。

  活动吸引了不少藏家、投资者光顾,但专业藏家对展销的作品看不太入眼,“跟名家的水平差距还是挺大的”,看来,艺术品市场也是遵循市场规律,一分价钱一分货,既要百姓买得起,又想要东西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持更宽容的态度:“这些几千元一张的画,毕竟是学院派的原创作品,不是行画,普通大众作为入门收藏是可以的。待进入收藏以后,随着眼光的提高,再逐步收藏更优秀的作品,这也符合收藏的正常规律。”

  沙强胜认为,市场需要培育。一些艺术机构应该把文化传播和经营结合起来,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让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好画谁来买”这样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普通消费者对艺术的渴求正越来越被市场重视,不少地方在摸索有效的渠道。目前平价艺术品的销售平台多以博览会性质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机构创立的艺 术品超市为主,始于2006年的“北京买得起的艺术节”与上海证大艺术超超市可谓此类活动的代表,市场表现都不错,值得借鉴和推广。

  D

  【前瞻】 本土力量是支撑

  平价市场将培育大批新的藏家

  艺术院校年轻毕业生的创作是中低端艺术品的主要货源,这也是多家经营机构最看好的。河南金帝拍卖行老总张宪斌始终坚信,青年艺术家目前正跨入市 场,价格相对较为便宜,正处于被挖掘的时期,经过市场的洗礼后,名家和名作将从这一群体中产生。正是出于这一理念,他的公司已经连续为青年作者组织了两场 专题拍卖,效果果然颇佳。

  胡聚堂给出了更实用的建议:“行业协会应多组织推介活动,由专业人士选一些有实力的新作者整合起来,搞专题推介,用这种形式把艺术作品介绍给一般消费者。这是个比较靠谱的路子,可以尝试。”

  市场的培育首先要仰赖的是本土市场。国内一些区域市场发达的地域,均有自己的区域画派为支撑。河南市场有极大的包容度,这固然是好事,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本土力量的薄弱,本土市场发掘的不足。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本土市场经营者与本土艺术结合不紧,对本土艺术家关注不够,推介不够。”胡聚堂认为,在艺术品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情况下,没有 自己能掌握的资源,市场就缺乏后劲,就没有支撑。“毕竟你就是地域市场,先在本地站稳了,让本土的藏家、经营者认可你,你到外地去才有支撑,本土市场是支 撑点,是你的大本营”。在当地都没有市场,很难想像一个作者能够在外地,在全国赢得市场。

  一些艺术品经营者对于平价艺术品的提法颇有保留,市场积极人士却对此表示非常期待,并寄予厚望:“平价艺术品市场一旦发展起来,会带动整个艺术 品市场,前景了得”,“平价市场将培养一大批新的消费群体,其中一些水平高的可能会慢慢上升为藏家,目前的高位市场将由他们来接盘,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的 持续性。”

  (记者 王珂 见习记者 王惟一 郭璐娟)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