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成,字乐天,玺润,号中原布衣,又号雪竹堂主,1950年生于河南新乡。中国书法家会员,现住北京,任中国钓鱼台书画院常务院长、中国甲骨文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家研究院秘书长等职。
作品先后到美国、韩国、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出。被周恩来纪念馆、军事博物馆等处进行收藏。平生酷爱书法,师效王铎,广涉唐宋,书艺渐臻成熟后,复追二王,着意魏晋,搜罗先古,精诚研习,真行草隶咸能,金文、甲骨融通。年逾花甲,书风愈显老辣苍劲,古朴沉郁,观之如临川海,揣摩似古松仰月,令人羡之赞之。
台湾甲骨文学者董玉京认为,甲骨文书法大致分为四种艺术风格。
第一,以罗振玉、商承祚为代表人物的古典风格书派。特征是,以较为深厚的篆书与钟鼎文基础,把甲骨文写成篆书模样。
第二,以董作宾、严一萍为代表人物的原始风格书派。具有将中国画线条美直接摹写出来的特征,写出像画一样美的象形字。
第三,以魏峯先生为代表人物的以笔代刀风格书派,画意成字,笔力雄强刚健,苍实拙朴,高古率意的甲骨书风被誉为现代甲骨文研究的领军人物。在魏峯先生的感召下,唤起一大批甲骨文实践者追随。
第四,以张喜成为代表人物的创新风格书派。以行书的笔意特征融入甲骨文书法创作,表现出灵活多变、洒脱大气的特征。非常具有学术代表性!
张喜成先生书写内容多自撰诗联,甲骨文书法空灵简古、爽朗隽逸,形成了自己挺劲而又蕴藉的甲骨书风。甲骨文表现着独特的审视、深入的思考和超乎寻常的表现技巧。他擅用行书笔法,用笔快捷洗练,线条似乎没有表面上的挺直和刚劲,全以‘柔毫’为之,但却是外露柔闲,中含挺劲。既体现出甲骨文的‘刀笔’特色,又有毛笔书写的笔情墨趣。结体巧妙地将甲骨文的结构部件进行恰如其分的移位、变形、夸张,甚至适当地采用了装饰性手段,使甲骨文的造型挺拔而又生动、活泼、凝练,通篇透露着举重若轻的潇洒。落实于宣纸,则凭借着驾驭笔、墨、纸的功力,掩饰不住的空灵飘逸,在书法界独树一帜。”